1,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是干什么用的2,笔记本500g的硬盘是什么硬盘3,笔记本的机械硬盘就是电脑中cdefg那几个盘吗4,电脑硬盘是什么5,电脑硬盘是什么1,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是干什么用的
电脑的硬盘是用来存储东西的,c盘是系统盘,e....是存储资料的盘!!存储文件!你的文件全部存在硬盘里,而不是内纯里
2,笔记本500g的硬盘是什么硬盘
一般来说,500g硬盘是机械硬盘。但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t的固态硬盘了。所以如要知道这个500g硬盘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可以测试开机速度。如开机10秒内,就是固态硬盘了。另外,可以用一些检测工具检测,例鲁大师,hd tune(硬盘检测工具)。这样会更准确一些。机械硬盘
3,笔记本的机械硬盘就是电脑中cdefg那几个盘吗
cdefg只是盘符,可以变的。要是没有固态硬盘的话,通常cdef这类都是机械硬盘的盘符。要是有固态+机械,那么通常c是固态,后面的是机械。要是只有固态,那么除了光驱等cdef都是固态盘恩,是的 .整个硬盘,人为划分为了cdef等分区的盘符 .笔记本的配置上如果是固态硬盘都会说明的,而且在容量上区别较明显,固态硬盘一般都是32g 60g 80g 120g 128g 180g 256g 480g 512g这样的容量,机械硬盘一般是320g 500g 750g 1tb 1.5tb,所以看容量就能看出来。机械硬盘都会标有转速5400转/分钟或7200转/分钟,固态硬盘没有转速。再有就是价格区分,一般的超级本或便携本好多都是32g固态硬盘+大容量的机械硬盘, 配置大容量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价格要高这些盘符都是一个盘里划分出去的。如果电脑里只有机械硬盘,那就是这些。如果有固态和机械,那就根据容量来判断。
4,电脑硬盘是什么
硬盘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不过,现在可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 ide 接口,要么采用 scsi 接口。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碟片。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高达数十 gb,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hard disk,因其采用的存储介质特性,故此得名为硬盘!
5,电脑硬盘是什么
储存你电脑里所有数据的 内存条是提取数据的 如果说硬盘是仓库的话 内存条就是公路 呵呵 比喻还恰当吧?什么是硬盘
内存ram特点是读写速度较快,但是停电之后内容就全丢失了,这就需要另一种存储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等。
硬盘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存储器,它好比是数据的外部仓库一样。电脑除了要有“工作间”,还要有专门存储东西的仓库。硬盘又叫固定盘,由金属材料涂上磁性物质的盘片与盘片读写装置组成。这些盘片与读写装置(驱动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盘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类硬盘还可以通过并行口连接,作为一种方便移动的硬盘。
硬盘的存储速度比起内存来说要慢,但存储量要大得多,存储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来表示,1gb=1024mb。目前,家用电脑的硬盘的大小有60gb、80gb、120gb等。
硬盘的性能指标解析:
1.硬盘的转速(spindle speed)
硬盘转速就是指硬盘主轴电机的转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rpm),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硬盘的转速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转速的提高也带来了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噪声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2.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rate) dtr(data transferrate)
数据传输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transfer rate,又称突发传输速率)和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两种,我们常常说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着这块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值是100mb/s,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而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块硬盘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具体如何分析一个硬盘的dtr曲线我们会在后文的测试过程中进行说明。
注:在一些官方资料中大家常常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单位,一种是mb/s,一种是mbit/s,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换算关系(1b=8bit)来进行换算,比如说文档中说明内部数据传输率为570mbit/s,这里就不能把570简单的除以8来进行换算,因为这个570mbit中有很多bit是一些辅助信息,简单的除以8得出的数值和其真实性能并不能等同。当然,持续数据传输率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也就是上图中的“27 to 44”这部分数据,不过并不是每一个硬盘厂家都会给出这项数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测试来分析了。
3.硬盘缓存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读数据的过程是将要读取的资料存入缓存,等缓存中填充满数据或者要读取的数据全部读完后再从缓存中以外部传输率传向硬盘外的数据总线。可以说它起到了内部和外部数据传输的平衡作用。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8mb和2mb两种。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现在的多数硬盘都是采用的回写式。
4.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从硬盘接到相应指令开始到磁头移到指定磁道为止所用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这是硬盘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和后面要谈到的平均访问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柱面切换时间(也称磁道切换时间,cylinder switch time或者track to track time)
它指的是两个相邻的柱面进行切换所用的时间,具体到磁道上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动到相邻的磁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6. 全程寻道时间(full stroke seek time) 指的是磁头从最外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内圈磁道上方(或者从最内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外圈磁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 time) 它指的是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还需要多少时间指定的(即要读取或者写入的)扇区才会转到磁头下进行读取或者写入的相关操作,很明显这个时间和盘片的转速有关,平均潜伏期一般指盘片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单位为毫秒(ms)。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换算出硬盘转速和平均潜伏期的一一对应关系。
换算公式为:(60/硬盘转速×2)×1000=平均潜伏期
可以计算出来,5400转 5.556ms,7200转 4.167ms和10000转 3ms
8.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这项指标在官方技术文档中一般不会出现,它指的是从相应的读或者写指令发出开始到有指定的扇区转到磁头下等待进行读取或者写入(也有的称为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所用的时间)为止的这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平均访问时间约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期之和(严格定义中还包括一些指令处理时间,但一般忽略不计)。其单位也为毫秒(ms),它的值我们可以利用hdtach 2.61和winbench 99v2.0测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