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
云南是26个民族共同的家园,这片土地上有30多以际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这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这个很表意的地名,一听便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地方一定与两条江联系。双江全国唯一的由四个主体民族组成的民族自治县名副其实,双江确与两条江依连:澜沧江在其东面,是双江县与景谷县的分界线;小黑江在其南面,为双江县与澜沧县的隔界江。两江为双江,双江地名便因此而得。
双江之水流了千亘万古,而双江作为县名其实只有80多年的历史,、是个汉化县名。在此之前,双江不叫双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勐勐。勐勐为民族语,对云南民族语稍有了解的人一听就知道是个傣语地名,说明这个地方历史上与傣族有关。1904年以前傣族土司曾经统辖过双江,双江的历史与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进入双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
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说双江的茶叶,勐勐傣族土司政权是个必须要说的话题。
傣族是云南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多个分支,双江的傣族求自麓川。飑川傣族政校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曾经是
云南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1358年麓傣族首领思我南省少民汉法率领军队和部分平民从勐卯经过耿马翻过动句一察邦马大雪山进入了双江,这队人马中有小部分傣族留了下来,分别定居在南勐河上游今冰岛村下边的河谷和南勐河中游的勐库坝子。傣族有顺水而居顺水而迁的习俗,1381年定居在勐库坝子的部分傣族又顺着南勐河而下迁到了今双江县城南勐河西岸建立了一个新寨,取名为允景庄,也称勐景庄。这些元末明初定居在双江的傣族当时由耿马傣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勐400多年族官统管,此时元朝已经崩溃对云南政局早已失控,明朝军队还没有进入云南以思伦法为首的麓川|傣族政权已控制了半个云南,麓川|政权所占的地盘包括今云南德宏、保山、临沧、元江、大理以及缅甸的一部分,这是1383年前后的事。
强大的麓川傣族政权震慑着明中央朝廷,朱元璋岂能让麓川政权坐大,1383年明朝军队开进云南,明军遇到的最大的抵抗力量便是麓川|军队,1387年思伦法的军队与明军于景东、元江、新平一带的哀牢山地区展开大战,思伦法部战败,一部分傣族军民跟随思伦法退回澜沧江西岸,又一批傣族民众和兵士进入双江,驻扎在今双江坝子南勐河东岸,他们也建了一个寨子取名叫勐允养。勐允养的傣族人是从澜沧冮东岸景谷退回来的,建寨初期勐允养归勐谷傣族首领管辖。
1472年闹了几十年的麓川叛乱平息下来,勐谷傣族官将原来属于自己管的勐允养送给了耿马傣族官去管。耿马傣族官为了让南勐河两岸的傣族人和睦相处,将勐景庄与勐允养合并起来组成一个大勐并给白象寺记载着麓川之战后修族人迁居双江的历史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一动动,意为
两个大寨子合起来的地方。勐勐这个地名从此诞 生,用傣语读起来很好听,很亲和很柔软。这个地名沿用至今,今双江县城所在地仍叫勐勐,已有538年历史了。
明中央朝廷承认耿马的傣族土司政权,1479公想地年耿马的傣族土司官派他的亲戚罕俊发来管理勐双江布朗族、佤族都会织的棉毯,勐,从此罕家便开始统治勐勐,直到1904年。此工艺是两千年前古哀牢国时期已有的纺织技术。
第一位勐勐官罕俊发上任不到一年就去世,1480年第二任勐勐官罕廷发上任。罕廷发是耿马土司官的侄子,他上任之前曾去缅甸景栋学习过佛教,他到勐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景栋请佛爷,取经书。罕廷发通过传布佛教,用政教合一的方式将早已定居在南勐河两岸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统一起来,今天双江的地界基本就是罕廷发时代定下的,从罕勐勐古城的缅寺廷发开始,勐勐罕家管辖的地方都称为勐勐地。
勐勐地罕氏家族效忠明朝廷。1599年,罕官劝降了反叛明中央朝廷的大勐麻土司官。明中央朝廷论功授封罕廷发之孙罕竞为土巡检,封认罕氏家族为勐勐地方世袭土司官,从此以后勐勐土司官便和耿马土司官平起平坐,不再是耿马土司的属官《明史》记载:“顺宁附近有三勐,勐勐、勐撒、勐缅,勐勐最强,部落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