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合肥水体修复在园林景观中显得尤为重要

水景是合肥园林的核心要素,即使是很小的园林,也少不了那灵动的一湾池水。但是,由于园内水池大多是封闭的死水,水体长期浑浊,呈淡绿色,藻类过多,夏季屡屡有藻华暴发,那也是常事,那么合肥水体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让园林景观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水质,营造优美景观?近日,艺圃启动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分三步走,重塑水体环境系统,力求建立起一个自净能力强、循环良好的生态水体系统。其实,对于合肥这座城来说,园林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比如,在2014年,位于吴江同里的合肥古典园林退思园,就启动了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的这一项目,目标是用3年时间,利用多样化物种形成食物链,恢复退思园的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水质,营造优美景观。
园林水景说到底属于封闭式的小池塘,相较于开放式的水环境来说,无论是水污染因子的种类,还是污染的浓度和强度,肯定都要简单得多、轻得多,不过就其生态修复的难度而言,一点也不低。因为直至今天,合肥还没有一个园林能够拿出水生态修复的成功范式来。
由此及彼,这两年合肥治理黑臭河道的力度、成效显著,一大批美丽湖河从城乡各地脱颖而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快速提升。但是,从水生态修复的角度来看,消灭黑臭、改善水质还只是步。道理很简单,水质是水生态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修复水生态还需要重建生物群落。自然水体孕育着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驱使物质循环,形成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水体才具有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景观,即使在季节更替中有个别水质指标短暂超过水质评级范围,之后也会自行恢复。相反,一些靠高成本手段维持水质的水体,即使表面上达标,实际上不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因此,修复水环境要有生态理念。
从评价的科学性、约束导向作用来看,对水体的评价都需要引入生态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