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一、分布及危害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在世界产梨地区普遍发生,但尤以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受害严重。二、症状叶片、果实、嫩稍及芽鳞均可受害,以为害果实和叶为主。果实:病部稍凹陷,上长黑霉,后病斑木栓化,坚硬凹陷并龟裂。附近果肉变硬,并带苦味。叶片:叶背沿支脉或中脉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初为淡黄色,后形成暗色污斑,上面生有黑霉,边缘呈星芒状辐射。常发生早期落叶,果实也随即脱落。三、病原有性阶段是子囊菌亚门的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无性型是半知菌亚门黑星孢菌 (fusicladium pyrinum)四、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越冬,也有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未成熟的子囊果在病落叶或枝梢病部越冬。前者侵染中心是病梢,落叶中越冬的首先侵染树冠下部叶片。发病的病叶和病梢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附近叶果上,一般经过14~25天潜育期表现症状,条件适宜(雨多温低8~10)时多次再侵染,最适流行温度为11~20℃。在陕西关中地区叶片从5月中旬至8月都可发病,幼果到收获期均能产生病斑,发病盛期为6~7月。在河北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雨季为盛发期。此病的发生与气候和品种抗病性有密切联系:雨多温低发病严重,雨季早,持续期长,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病害易流行;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很少发病。五、防治措施1、消灭病菌侵染来源:秋末冬初清扫落叶、落果,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清除病梢、叶片及果实,集中烧毁。在树冠下土壤表面喷洒硫酸铵尿素10~20倍铲除落叶上越冬的病菌。经常查看果园,发现病稍及早摘除。2、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梨树生长势,增施有机肥料。3、喷药保护:预防初侵染是防治的关键,花蕾膨大或花谢后喷第一次药,梨果象核桃大小时喷第二次,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1次,共喷4次。药剂一般用1:2:1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据报道此病菌对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为防止连续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造成抗药菌株出现,应注意多菌灵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
相关阅读:
梨树秋季的养护管理技术
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梨树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梨树春季防虫害
梨树银叶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梨园冬季梨木虱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