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mm5208(mmk520i),下面一起看看mm5208(mmk520i)相关资讯。
大约在2015年下半年,酷冷推出了魔蛋2鼠标。那时候我还沉迷于罗技g600,对魔蛋2很感兴趣,尤其是大尺寸和小指侧的支撑。可惜感觉魔蛋2的长度略短。
终于错过了。历时两年多,酷冷完成了各种产品的更名,还推出了全新的mm520鼠标。一看就知道是魔蛋2的继承者。果断入手一个。
[打开包装]
包装部分,从外包装的产品图片来看,mm520依然保留了魔蛋2的很多元素:分体按键、透光滚轮、小指支撑槽。
打开盒子,一些核心参数印在上面,3360传感器,预设4速dpi可调,50g加速和250ips,1000hz回位率,这些基本都是高端电竞的标配鼠标。
包装背面是各种语言的产品卖点。
欢迎全家福,标配多一个铁氟龙脚贴,牛逼~ ~ ~
有请主角鼠标,有线,右手人体工学鼠标。整体外观与魔蛋2相似,但整体造型更加修长。表面由pbt制成。虽然它的手感不如类似皮肤的材料舒适,但pbt更耐用,更不容易油腻。
鼠标高约3厘米(尺寸:78.5 x 118 x 29.5毫米)。如果你把它放在你的肚子上,它对你手掌的支撑还不错。左边有两个侧键。
右侧没有侧键,有橡胶侧裙,但整体造型不如魔蛋2圆润。
右边的小指支撑和橡胶裙,除了支撑部分不能当按键用,整体造型真的很像我喜欢的罗技g600。
滚轮部分,不是四向的,和魔蛋2很像,通电后会亮起来。手感方面,我对alps的编码器和整体的刻度感还是比较满意的。
顶部按键部分,两个主键采用分体式按键设计,欧姆龙20m微动,手感非常好。顶部的dpi按钮可以通过预设的dpi进行调整。
另外两个主按键也有一个小角度的凹槽,手指放上去会有一定的定位效果和包裹感,但由于凹槽角度不大,整体感觉不是特别明显。
在鼠标的logo部分,外环可以发光,但“coolermaster”字样不透光,比较符合今年酷派主logo外环灯光效果的路线。
从底部来看,首先logo外环和底盘整圈都有灯光效果。其他的,鼠标整体还是很宽的,加上右手小指的支撑,像我这种手长20cm的玩家还是非常非常满意这种手感的。
电线部分,1.8米长橡胶线,镀金接口,抗干扰磁环。界面还是淡淡的紫色~ ~ ~
底盘部分,比魔蛋2多了一个脚贴,每个脚贴槽都有凹槽,方便更换脚贴。另外,多一双脚贴,很贴心。原装phase 3360传感器隐藏在机箱内部。
[驱动部分]
首先是驱动下载,在官网上,找不到单独的驱动下载界面,而在mm520的产品详情页里,驱动下载那一栏竟然是空的。那么下载驱动的方式呢,要么去mm530的页面找,要么去mk750的界面找。
在官网这块,酷冷并没有做细致的优化。
下载安装好通用驱动,点击进入后就能看到mm520产品已经在列了,首次安装好通用驱动后还需要再单点一下“安装”按钮,把mm520对应的模块载入进去,
之后再点击“开始”就能进入鼠标的驱动页面了。
进入驱动界面后,可以看到可调的功能是非常多的,除了可以预设多档dpi,还能预设5种鼠标配置文件,在每个配置文件按钮上方还能自定义一个图像logo,
比如说dota、pubg这些的游戏logo,对应以下的配置文件,一目了然。驱动中还能设置直线修正以及lod,还有不同的鼠标垫适配方案。最有意思的是中键额外的功能,
酷冷给它起了个名字:tactix。简单来说,它的功能神似冰豹的easy shift,通过中键+其他按键的组合键形式,搭配出更多按键方案。
【灯效部分】
鼠标支持1670万色的rgb灯效,发光点有:滚轮,logo外圈与底部灯带三个区域。驱动中预设的灯效模式也有很多种。灯效调节的形式,可以在驱动中修改,
也可以通过tactix组合键进行快速轮换。
实际灯光效果方面,首先是两张色彩循环的样式,除了无法控制每个灯珠的颜色,也就是说做不出那种流光效果(类似aura addressable rgb),在整体效果上还是不错的,如果再吹毛求疵一点的话,
那就是发光的区域并不算特别多。
除了色彩循环以外,驱动中还有多种其他的预设灯效。有呼吸灯范儿的,也有不同区域不同颜色的。
【实际体验环节】
首先就是蚊香图了,在我常用的2000dpi以内的范围,实际效果我很满意,像12000这种超高的dpi,反正我是无法驾驭~~
使用环节,鼠标整体重量大约在100g出头,我这种常年使用120g+重量的鼠标的人,100g出头还是略微感觉有点轻;mm520比上一代魔蛋2更长,
我这种20cm手长的用户,鼠标的长和宽都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尤其是右侧小拇指的支撑部分,身为曾经g600的无脑吹,个人感觉非常舒适。
游戏环节嘛,菜是原罪,用什么鼠标也白搭。因为,当鼠标性能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制约自己的往往是游戏水平。0杀进前十了解一下,一个大写的“菜”字写在脸上。
【总结】
相比于魔蛋2,mm520进行了全面升级,配置上面,欧姆龙20m+3360传感器可以说是比较高端的配置了,表面pbt材质也有非常不错的耐久度,中间tactix组合键功能挺有意思,
鼠标78.5 x 118 x 29.5 mm的三围比魔蛋2更长,大手玩家用着似乎更舒服一些,除此之外,个人非常喜欢从魔蛋2沿用至mm520的小拇指支撑。
100g出头的重量就见仁见智啦。
缺点嘛,rgb灯效似乎还有再提升的空间,官网以及驱动的界面同样也有优化空间,尤其是官网,虽然界面做的挺漂亮但是易用性上面实在不敢恭维,没有驱动下载页面,mm520的驱动要从其他产品页面寻找,
确实需要赶快优化一下啦。另外就是mm520没有魔蛋2那么圆润了(这是纯个人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