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如何用纳米库尔特粒度仪探究外泌体纯化效果?

特性
提纯方法
原理
优缺点
密度
超速离心/差速离心(uc)
样本与杂质的密度差异
缺点:耗时长,回收率低,重复性差,纯度低
优点:操作规范,难度低,适用性广
密度梯度离心
使用不同密度的分离介质
缺点:耗时长,操作繁琐,回收率低
优点:外泌体纯度高
尺寸
尺寸排阻色谱
(sec)
基于分子大小差异,与超滤浓缩相结合。
缺点:样本经过流动相会被稀释
优点:简单、经济、大规模、纯度高
功能
免疫亲和法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缺点:耗时,成本高,要求高,外泌体的异质性影响
优点:特异性,纯度高,能分离出特定的外泌体亚类
聚合物沉淀法
聚合物降低外泌体溶解度
缺点:纯度极低,外泌体易受污染
优点:简便快捷、可处理大样本量,易于多方法结合使用
磷酯酰丝氨酸(ps)亲和法
外泌体磷酸基团与金属氧化物特异性结合
缺点:不适合大样本分离,可能有杂质
优点:使用方便,纯度高,形态完整,耗时短
微流控
多种方法整合
缺点:门槛较高,只适合小样本分离
优点:高效方便,纯度高,污染风险小,可实现自动化诊断
外泌体的纯化方法多种多样,为不同的研究提供相应的需求,加上还有新的提纯方法在开发当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选择。那么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量化不同方法的优劣呢?下面我们将利用瑞芯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纳米库尔特粒度仪(nanocoulter)测试的不同纯化方法的数据对比来说明问题。
将相同的外泌体样品通过四种不同的提纯手段进行纯化,然后再用纳米库尔特粒度仪进行测试, 将不同提纯方法的数据进行对比,从最终提纯样品的粒径均一性和浓度高低来判断其纯化程度和样品的损失量,由此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下图为用纳米库尔特粒度仪测试的a、b、c、d四种纯化方法提纯的外泌体样品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方法纯化后的外泌体样品粒径和浓度分布都表现出不小的差异。
图1:纳米库尔特粒度仪(瑞芯智造)测试外泌体粒径、浓度分布图
下面我们将用纳米库尔特粒度仪测试的数据统计,并将其整合到一起进行绘图,这样能够更为清晰的分辨这几种纯化方法的区别。
图2:纳米库尔特粒度仪(瑞芯智造)测试外泌体粒径、浓度对比图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a、b、c、d四种不同的提纯方法所表现出的明显差异,a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提纯的外泌体不但粒径均一,且浓度也更高;b与a较为接近,与之相比粒径分布略宽,浓度略低;c与d的样品损失量过高,c损失尤为严重,粒径分布均一性也不是很好,是最差的。
瑞芯智造的纳米库尔特粒度仪从粒径和浓度的视角对不同的外泌体纯化方法进行区分,以最直接的测量方式得到准确的结果,而这需要很高的测量精度,不然不足以体现出其细微的区别,其应用电阻感应脉冲法(rps)作为底层原理,该原理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又称电阻感应脉冲法,电解质溶液中的颗粒通过纳米孔时,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电极间电阻产生瞬时变化从而产生电脉冲,电脉冲幅度与粒径成正比。作为电学检测原理方法,rps 不同于光学检测方法,如动态光散射(dls)、纳米粒子示踪(nta)、纳米流式,与样本光学性质无关。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可在单颗粒水平实现纳米颗粒的多参数表征,粒径测量精度可媲美电镜,3-5min就可精准得到样品完整,真实的粒径分布。对促进外泌体的研发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