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增强仪器仪表的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无形资源包括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度、知识资源(师资力量)、办学的组织运作模式、管理经验等等。有形资源主要涉及办学条件和装备,主要包括校舍、图书、仪器设备等等。高校资产统计表明,仪器设备价值约占高校有形资产总值的二分之一。山东省高校22亿元的有形资产中,就有10。5亿元的仪器设备。由此可以看出,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对提高办学效益的意义非常重大。
通常认为,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出和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换句话讲,就是监督、检查和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多为两级管理模式,系和系之间的条条块块概念以及各部门存在的小而全现象,使得高校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实验室的任务重叠和由此带来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要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实验室管理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来工作模式的框框,必须涵概新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设置论证、实验室的建设和调整、仪器设备的统一调配。要实现这些管理目标,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首先要取得校领导的支持,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教职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仪器设备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性,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一些重点大学在积极研究国外着名大学经验,在校内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使用设立了测试基金,以支持校内用户,包括教师和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经过测试基金评审组织的评审,给予相应的测试基金,让用户应用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去完成承担的科研课题。用拿到的测试基金,支付相关仪器设备的测试费;使相关仪器设备超额运转。因为落实了超额运转后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务和仪器设备运行消耗补贴费,实现了高水平科研测试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与仪器设备超额运转的良性循环。
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下大力气提高办学效益。要zui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条件的作用,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要实现共享,首先要选拔和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要配备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领导干部。干部和管理队伍是该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没有一支过硬的干部和管理队伍,要实现资源共享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实现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是一项涉及面很广、难度大的工程。为了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制定出配套措施。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应遵循通盘考虑。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责。权、利明确的原则。要做到通盘考虑和优化配置,首先要对学校的现有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近期发展规划,适当考虑学校的中期发展规划,在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实验室的设置,优化仪器设备的配置。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调整问题,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困难主要来自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换句话讲,就是小而全的思维模式和设备利用与闲置一个样的管理体制所致。因此,必须要有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措施做保证。
就是要明确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服务范围,明确实验室和实验室人员的利益。我们的经验是通过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将责权利明确规定下来,并采取了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措施,实行综合经济核算,保证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实验室和实验室人员的利益要和学校利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一起,也就是要实行学校内部的综合经济核算制度,*杜绝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的“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现象。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积极性,zui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zui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