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普景: 电力电缆故障探测培训教程-低压脉冲法(1)

一、低压脉冲反射法工作原理
1. 应用范围
低压脉冲反射法(以下简称脉冲法)用于测量电缆的低阻、短路与断路故障。据统计这类故障约占电缆故障的10%左右。低压脉冲法还可用于测量电缆的长度、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还可用于区分电缆的中间头、t型接头与终端头等。
2. 工作原理
测试时,向电缆输入一低压脉冲,该脉冲沿电缆传播到阻抗不匹配点,如短路点、故障点、中间接头等,脉冲产生反射,回送到测量点被仪器记录下来,如图1所示:
图1 低压脉冲反射原理图
图1中,波形上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时间差△t,对应脉冲在测量点与阻抗不匹配点往返一次的时间,已知脉冲在电缆中的波速度v,则阻抗不匹配点距离,可由下式计算。
l=v·△t/2
通过识别反射脉冲的极性,可以判定故障的性质。断路故障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同,而短路故障的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反。
由计算公式我们知道,脉冲在电缆中的波速度对于准确地计算出故障距离很关键。在不清楚电缆的波速度值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测量。如已知被测电缆的长度,根据发送脉冲与电缆终端反射脉冲之间的时间△t,可推算出
电缆中的波速度:
v=2·l/△t
3. 发射脉冲的选择
(1) 脉冲的形状
电缆故障测量仪器使用的电压脉冲一般有矩形、指数、钟形(又叫升余弦)等。由于矩形脉冲形成比较容易,故应用的比较多。
(2) 脉冲的宽度
脉冲总有一定的时间宽度,假定为τ,则在τ时刻以内到来的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相重迭,无法区分出来,因此就不能测出故障点距离,出现了测试盲区。假设脉冲发射宽度是0.2 μs,电缆波速度是160m /μs,其测量盲区就是16米,仪器发送脉冲愈宽,测量盲区愈大。从减小盲区的角度看,发送脉冲宽度窄一些好,但脉冲愈窄,它所包含的高频成分愈丰富,而线路高频损耗大,使反射脉冲幅值过小,畸变严重,影响远距离故障的测量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脉冲反射仪器(也叫闪测仪)把脉冲宽度分成几个范围,根据测量距离的远近来选择脉冲宽度,测量距离愈远,脉冲愈宽。
目前市场上技术zui为成熟的单片机型电缆故障测试仪,采用的低压脉冲宽度为0.2μs/2μs两档,分别用于测量短电缆以及长电缆。
二、脉冲反射波形的分析理解
1. 脉冲反射波形反映电缆故障相知与电缆结构特点
观察电缆的低压脉冲反射波形除,可以找出故障点的位置以及判别故障性质,还有利于了解复杂电缆的结构特点,这一优点是电桥法*的。而实际的测量波形往往变化较多,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起码的测试训练和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技巧,能否正确地理解反射波形是准确地测出故障距离及了解电缆结构的关键。
图 2.a 给出了一个有低阻故障的电缆,中间有接头j,图2.b给出了向电缆注入一低压脉冲测得的脉冲反射波形。类似于透视用的x光片,被测电缆结构(状态)以波形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仪器的屏幕上。
图2 中间有接头的电缆脉冲反射波形
把波形上任一点的时间坐标乘以二分之一的波速度,换算成距离,则电缆上所有的阻抗不匹配点,如中间接头j、故障点f、电缆的开路终端b,均按实
际的距离以脉冲的形式出现在波形上。根据脉冲的极性与大小可判别阻抗不匹配的性质(例如低阻还是开路)与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开路与短路故障反射比较强,而中间接头反射较弱。低阻故障电阻值愈小,反射愈强烈。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