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TNF-α的来源和结构:可引起内毒素的毒性效应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sis factor,tnf)与内毒素密切相关。人们把来源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能够使肿瘤细胞坏死的血清物质命名为tnf-α,下面介绍tnf-α的来源和结构。
一、tnf-α的来源内源性tnf(tumor necr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是具有脂溶性的糖蛋白低聚物,广泛存在于内脏器官、皮肤、肌肉、白细胞、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tnf-α主要由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产生;而tnf-β(淋巴毒素-1)主要来源于t淋巴细胞,但肥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角质化细胞、平滑肌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肠腺的嗜酸粒细胞以及一些肿瘤细胞也可以自发或经过诱导产生tnf。在内毒素血症中,肝脏是血液tnf-α的主要来源,部分肝切除者可以耐受内毒素的毒性效应。
二、tnf-α的基因位点tnf-α基因位于人染色体6p21.1~p22,在hla基因群谱中靠近hla-a位点,与hla基因连锁。tnf-α和tnf-β基因沿3'→5'方向紧密连锁,相隔1.2kb。两者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所组成。tnf-αmrna长度为1.7kb,而小鼠tnf-α基因长度约为1kb,位于17号染色体上,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h-2d基因上游约70kb处。
三、tnf-α的转录调控tnf-α基因的tata盒在其转录起始位点atg上游20bp处,同时在其上游也存在其他各种调控元件,包括y盒启动子、camp反应元件、c-jun/ap-1以及至少有5个nf-κb增强子等结合位点。tnf-αmrna的3'端非翻译区还存在uuauuuau八个核苷酸序列结构,许多细胞因子的mrna中均有此结构,此结构可使其mrna稳定性降低,半衰期缩短。tnf-a mrna的稳定性还受到3'非翻译区的其他位点调节:①对放线菌素d敏感的位点。②对放线菌素d不敏感,此位点受lps调节后,tnf-αmrna 的稳定性增高,显著减低tnf-αmrna的降解率,使tnf-αmrna在细胞内聚集100倍,增加tnf-α的蛋白质翻译,导致高tnf-α血症,易出现内毒素的毒性效应。
四、tnf-α的构成成熟的tnf-α由1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1个二硫键(c69~c101位点),无糖基化位点,pi为5.6。人tnf-α前体为233肽,n端76肽不是信号肽,却能将tnf-α前体形式固定在细胞膜上,使成熟的分泌型tnf-α保留在细胞表面。tnf-α前体中疏水跨膜部分下游的lys19和lys20被豆蔻酸酰基化后,可以介导tnf-α前体运输到膜上的过程,膜结合型的tnf-α是ⅱ型跨膜蛋白(typeⅱ transmembrane protein),即c端在细胞外,n端留在胞质内;胞质区有29个氨基酸,跨膜区有28个氨基酸,细胞外有176个氨基酸。膜型tnf-α有细胞毒理活性,可直接与相邻细胞表面的tnf受体(tnf-αreceptor、tnfr)结合,发挥旁分泌效应。小鼠tnf-α前体为235肽,成熟的tnf-α含有156个氨基酸残基,有1个糖化位点,糖基化后并不影响其三聚体的形成。
tnf-α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结晶学分析证明,天然tnf-α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三聚体,以三重轴对称构成一个铃状结构;tnf-α单体有2个β折叠和5个反平行的β折叠串,外部的β折叠富含亲水残基,内部的β折叠为疏水性残基,单体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三聚体。单体的c端卷在β折叠内,n端暴露在外。单体两两接触区是tnf结合tnfr的结构域,三聚体形成的三个结构域结合三个相邻或成簇的受体,使受体二聚化或三聚化,进而诱导其生物学活性。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