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报告中表示,未来当共享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上市后将推动酒类市场的新增长。之所以得出这一观点,在于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巨大优势。然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是驾驶员的铁律。就当前来说,自动驾驶汽车虽快速发展但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技术水平与法律环境尚不完善,自动驾驶汽车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车不喝酒!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还有俩短板
如今,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已“渐入佳境”,主要开发企业都开始布局数年后的量产计划。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商用进程持续加速,前景不断向好,未来会对其他消费行业造成的潜在影响也受到了关注。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就在报告中表示,未来当共享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上市后,将可以扩大酒精饮料的销售市场规模,同时减少交通事故和伤亡率。乔纳斯之所以得出这一观点,在于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巨大优势。*,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初衷,就在于提高公共交通安全与缓解交通堵塞。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解决饮酒和驾驶的相互排他性,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事故,也让饮酒和驾车出行不再矛盾。因此,在此情况下,酒类产品市场的增长率和餐饮场所销售额都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增长,行业也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这对于酒类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个利好消息,可以推动盈利的多元化。在未来,即使自动驾驶汽车车主平均每周只喝一次酒,就能推动该行业未来销售收入实现大幅上涨。因为在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基数庞大也就意味着酒类消费的增长也将十分可观,能够为酒精饮料行业实现的“增收”也就越多。当然,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想实现“喝酒能开车”这一构想,必备的条件有二:首先,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水平必须达到l5级别,也就是完全无人驾驶。根据通行自动驾驶技术等级划分,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不需要车主进行任何操控,而由“人工智能司机”来自主驾车。这样的话,车主并无驾车行为,只是一个乘客,也就不存在“酒驾”了。其次,需要出台涵盖自动驾驶条款的新交通法规。由于现有的法律并没有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所以未来当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之前,新自动驾驶版交通法规需要及时出台,并对包含饮酒等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规定,确定何种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车主可以在乘坐自己汽车的同时还能喝酒。否则,在实际情况中,就有可能会存在执行漏洞,从而威胁交通安全。因此,在技术与法律都完备的情况,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让车主不用再找代驾,那么饮酒才有望成为可能。不过,小编也要提醒,即使人工智能司机上岗,也不鼓励车主在有乘车出行需求时大量饮酒,特别是醉酒。至于自动驾驶汽车对于其他行业还有哪些积极影响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