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校准证书中的不确定度,它有什么作用?
我们企业在收到校准报告/证书时,都会看到证书里面有一栏“扩展不确定度”,于是好多客户都在网上咨询我们——什么是不确定度,这有什么作用?小编今天就在此给大家做个解释,解决您的疑惑。
如果从书面上去理解,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不大懂不确定度的含义(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以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所以小编也不打算太书面化地解释这个含义,为的就是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含义。那么,浅显通俗的说话是怎样的呢?
说白了,不确定度就是不准确度,即它离绝对准确有多远。大家都知道,不管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无论你是尺子、钟表、重量等等都一样,就拿称重来说,秤本身有个误差,秤的托盘上也会粘一些灰尘、颗粒什么的,对一些精密的电子天平来说,甚至周围的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到它称重的精度度。
所以,可以说任何计量仪器在校准的过程中都会有不确定度。标明不确定度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的仪器的校准结果离绝对准确还有多远的距离,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那这个就跟你的行业特性有关系了。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辅助说明一下。
比如:食品行业跟煤炭行业,需求就不一样。为了保质保鲜,很多食品里面都会加上一些加剂,像酸度调节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等等,具体加多少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旦加量标了,轻则食品变质,重则祸害人命。所以给食品加剂称重的电子天平会达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要求。而煤炭行业不一样,用途是燃烧取热用的,不会危及人命,它是用磅秤以吨为单位计重的,多就是少一些多一些的问题。基于这些行业特性,不同的行业要求的精度也不一样。相应地,它对不确定度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不确定度越高越度越小,不确定度越小度越高,针对食品行业出具的证书所描述的不确定度必须是越小越好,而煤炭对不确定度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从第三方校准机构的角度来讲,不确定度是体现这家机构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这家机构的标准件精度高,那么它所测出来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就小,目前来说从欧美国家的标准件精度会更高些,也就是说它的不确定度较小;而有些第三方校准机构由于自身财力所限,购买的国产的标准件,精度没那么高,那么它的不确定度就更高些。
从以上的解释来看,大家就不难理解了,不确定度指的就是不准确的程度,它的用途就是表明校准结果的不准确度有多大,如果不确定度大,而您所在行业企业对度要求高,那你就要衡量下这个校准结果是不是符合你的行业企业要求了。
经过小编以上较为通俗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不确定度”的含义及作用应该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