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签订之后多久生效
一般而言,如果合同依法订立,那么在订立后合同就会生效。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生效时间】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签合同注意事项有什么
1.严格考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不轻信对方,不和来历不明或未加证实的一方订立经济合同,发生经济往来。
2.严格检验对方的履行能力,不订立与双方履行能力不相适应合同。
3.严格核算合同的获利情况,对一份具体的合同业务要放在普遍性的背景中核算获利情况,如某份合同的获利大大超过同类业务的一般获利率,就应该进一步论证其真实性,不能只考虑利润而忘记了风险。
4.严格设立合同的补救条款,补救条款又称违约条款或保证条款,也就是假设合同不得履行,对方以什么方式补救另一方已受到的损失。
三、怎么样签合同才有法律效力
1.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循《民法典》第一编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规定: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合同的成立必须存在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如果仅有一方当事人是无法形成意思表示一致的,不能成立合同。
3.通常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那么合同是不能成立的。另外,法律允许当事人采用要约、承诺之外的其他方式订立合同。
4.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
5.如果法律或当事人有约定合同的生效要件,那么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在履行一定的事项后合同才能生效。比如需要报批的合同、必须采取要式的合同、附条件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