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 [苦木科] [臭椿属]拉丁名:ailanthus altissima
别名:椿树、樗树、白椿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新枝赤褐色,有髓心。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小叶13—25,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扁斜,边缘近基部有1—2个大锯齿,齿端有大腺点。花小,集成多分枝的大型圆锥花序。翅果长椭圆形,成熟时黄褐色,内有1种子,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长习性:阳性,耐干旱瘠薄、盐碱、抗污染,不耐水湿,深根性,生长快,少病虫害 园林用途:庭荫树、行道树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 根皮和茎作药用,有燥湿清热、消炎止血的效用;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春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 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 繁殖培育: 主要采用播种和分蘖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