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类选择器
e:first-of-type: 匹配同类型中的第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e:last-of-type: 匹配同类型中的最后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e:first-child: 匹配其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第一个编号为1
e:last-child: 匹配其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第一个编号为1
e:nth-child(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的
e:nth-last-child(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的
e:only-child: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唯一子元素(只有一个才能被选中)
e:only-of-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唯一的同级兄弟元
e:nth-of-type(n):匹配同类型中的第n个同级兄弟元素e。
e:nth-last-of-type(n):匹配同类型中的倒数第n个同级兄弟元素e
超链接状态顺序:
a:link :设置超链接a在未被访问前的样式
a:visited :设置超链接a在其链接地址已被访问过时的样式
a:hover :设置元素在其鼠标悬停时的样式
a:active :设置元素在被用户激活(在鼠标点击与释放之间发生的事件)时的样式
:root: 选择文档的根元素
e:empty: 选择没有子元素的每个e元素(包括文本节点)。
e:checked: 匹配用户界面上处于选中状态的元素e。(多数用于input type为radio与checkbox时)
e:enabled: 选择每个启用的e元素(文本框没有disabled属性的)
e:disabled: 选择每个禁用的e元素(文本框有disabled属性的)
e::selection: 选择被用户选取的元素部分。
以上就是css3的新特性介绍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