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展会全新开创了技术转移与嫁接板块,深度讲解其过程的难点及相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产研之间的桥梁添砖加瓦,高规格、高水平、率推动我国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改善,生动践行绿色发展目标。
走进化工园区大型活动系列之南京站
“十三五”以来,在环保督查与系列产业新政的催动下,各地化工园区工业废水治理与提标改造、废气排放、垃圾处理等要求日趋严格,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推进化工三废治理,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的攻坚重点与痛点。
全国加强园区企业清洁生产与达标排放,有效率提升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能力,vocs与化工危废的治理和监测技术。对于破除化工行业环境桎梏,助力城市生态建设意义重大。依托机构智库资源,协同产研用管多方力量,围绕化工三废治理问题,集中开展高层次专题性技术研讨与合作,系统分享示范经验与*模式。
此次“第二届全国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论坛”定于2018年8月16日,于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召开。会议将盛邀多位及地方主管部门*、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技术骨干参与研讨,全面聚焦园区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政策、技术、工程、工艺、设备等领域,统筹谋划,圈层协作。
另外全新开创了技术转移与嫁接板块,深度讲解其过程的难点及相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产研之间的桥梁添砖加瓦,高规格、高水平、率推动我国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改善,生动践行绿色发展目标。
热烈欢迎感兴趣、有远见、谋进步、愿合作的环保业内同仁及用户单位踊跃报名参与,献计献策,发展共赢。会议具体事项如下:
主办单位:江北新区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管理办公室、江苏省环境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承办单位:迈科技一站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荷瑞会展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环保会、制造工社
支持单位:*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一、会议主题:
走进化工园区大型活动系列之南京站 ——新技术,新变革,打造绿色化工园区
二、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18年8月16-17日
会议地址:南京金陵酒店
三、拟邀请会议嘉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唐艳冬处长
江苏省* 土壤处 处长
江苏省* 合作中心 刘明主任
江苏省* 合作中心 陈秀平书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 杨挺秘书长
江苏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姚晓晴会长
南京市江北新区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管理办公室 主任
南京市江北新材料产业园安环部曹明华部长
华东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玉柱副院长/副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工治理系 赵贤广主任/教授
南京大学大环境学院工程系 赵玉明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仲兆祥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费兆阳副教授
四、拟定会议议程:
五、研讨拟定议题
(一)政策与宏观策略解读专题
1、中国工业园区现状、环境管理政策和环保管家服务;
2、江苏省化工企业的整治方案及整治标准;
3、江苏省工业集聚区、化工园区智慧信息系统建设;
4、江苏省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介绍;
5、江苏省化工园区的规划布局、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价
(二)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专场
1、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深度污水处理与节能减排
2、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和高含盐废水技术及案例
3、结晶分盐技术在废水“零排放”上的应用
4、 mvr蒸发结晶技术在化工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
4、工业废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享
5、特种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
6、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厌氧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7、高氨氮工业污水处理技术讨论和工程案例分析
8、废水处理药剂和生化处理技术、设备选择
9、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本质与工业废水设计
10、、环保的固液分离技术
11、高新技术转移专题:针对化工园区孵化技术转移研究成果与展望
(三)化工废气治理(vocs)技术及资源化利用专场
1、vocs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及案例解析
2、互联网+vocs治理与在线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3、分子筛吸附浓缩转轮技术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案例应用
4、复合光催化技术在有机废气vocs及恶臭治理中的应用
5、蓄热焚烧、臭氧氧化、光氧催化治理废气技术及应用
6、吸附浓缩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吸收技术、紫外光氧化技术
7、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便携式现场监测解决方案
8、有机废气处理和资源性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
(四)化工危废、污泥处置及土壤修复技术专场
1、危险废物的鉴别、预处理、监测与处置对策
2、工业危险废物回收过程中危险有毒废物释放控制
3、危险废物氧化处理、低氮燃烧技术、低温氧化脱硝技术
4、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及残渣减排和无害化处理再利用
5、危险废物化学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
6、污泥厌氧消化、隔离填埋、无害化焚烧及综合利用技术
7、催化分解用于活性污泥固体减量技术及污泥浓缩脱水设备
8、环保精细化学品设计、合成及复配新技术和新工艺
9、化工厂搬迁后,土壤修复技术
六、参会对象
√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各类化工园区管委会和三废治理部门等相关负责人;
√环保、石化、煤化、医药、农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水处理化学品、监测仪器设备等化工领域相关单位代表及相关环保治理配套企业市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
√相关社会团体,大学学院/协会/学会或媒体机构代表;
√其他感兴趣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