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仓往前走2千米便是中仓,中仓地名己示方位居三仓之中,在外仓与迤仓之间,中仓一片葱绿有地就有茶,中仓的茶园一边接外仓,一边接迤仓,三个仓茶园已连拢,从这个仓走到那个仓,无论走哪条道都是在茶园中穿绕。中仓海拔1850米,现有500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为彝汉结合的蒙化人,蒙化人同样不是中仓最早的居民,中仓在蒙化人没迁来之前有倮倮人住过,中仓的地埂上还保留着五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树。
这几棵古茶树呈过渡型人工栽培的茶树,带有一部分野生茶的特征,叶片无绒毛、香气更有无量山野生茶的香气,应该是五百年前或更早时期倮保人从无量山原始森林中引来栽种的老品种,与中仓这几棵过渡型茶树相近的在迤仓、河底也留下不少,五百年前无量山的倮倮人、休俐人似乎并没有去无量山以外的地区去引种茶树。
蒙化人清朝初年己定居三仓,清同治年(1866年)杜文秀起义军攻打景东失败后,景东再没大乱过,老仓河流域的蒙化人开始大力发展种茶业,所以中仓、迤仓100多年树龄的茶树非常多。中仓的蒙化人与汉族通婚有汉族血统,一直都接受汉文化,观念开放,善于经商。
清光绪年以前已开始跑马帮,大理、普洱、思茅、临沧双江、凤庆,中仓跑马帮的人都去过,澜沧江两岸种茶的情况,他们早已了解,清末民初老仓河流城大茶区的形成中仓人起了重要作用,说老仓茶中仓的分量是最重的,老仓茶品牌的形成中仓人有重要贡献。中仓人最早走出去引外地茶种来安定种植,1923年在昆明获金奖的老仓茶便是中仓人罗俊卿所制作,又由罗俊卿侄子罗品清送到昆明获得的奖,从那以后老仓茶在昆明、大理一直享有盛名。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