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邦崴、景迈、南糯山,探寻濮人的种茶史!

自来百濮儿女,世系绵邈;开蒙昧于茶事,共青铜器之悠久。始取于野生,复徙为家植;尔其芟刈剪理,采摘焙揉。--王美津
邦崴,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利于茶的生长。
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度邮电部刊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这张“国度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
邦崴茶王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358cm,既具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据估算,树龄在千年以上。
邦崴全村茶园面积6200余亩,大多分布在寨子附近村,大茶树很多,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就有2000多株,虽说也属于大叶种,但叶片长度相对于勐库的已小了许多。
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距澜沧县城72公里,海拔在1400米左右。据缅寺碑文记载,景迈山于傣历57年即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景迈山终年云雾笼罩,雨水充沛,尤其是那一万二千亩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茶,对于是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和佤族而言,是一种信仰。
景迈山的美,在茶人心目中是无可比拟的。
翁基,是一个被景迈山原始森林滋养了千年的古村寨,环抱在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中,融于山水之间。古寨、古茶、古寺、古柏,一草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南糯为傣语,美味笋酱之意。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是景洪和勐海的分水岭,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20°c,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南糯山村委会分为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僾伲人。根据僾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其中拔玛寨、哆一寨、半坡老寨等都是有名的古树村寨。
1952年,在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发现一颗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被当地人称之为沙归拔玛。树高约5.3米,主干基部直接0.76米,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树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型茶树。
沙归拔玛,意思是“茶树的母亲”。1995年,茶王树叶瘁枝枯,无奈仙逝。如今人们看到的茶王树是2002年由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和省茶科所所长张俊共同发现的,树龄也是800年左右,现已作为沙归拔玛的王位继承者。
百濮,即春秋战国时的古濮人,史书亦称之为“濮人”、“扑子蛮”或“卜人”。他们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的人。百濮不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民族系统,今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均被认为跟古濮人有关联。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