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是目前热电厂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美国目前已有37%的电厂实现了脱硫废水的*,我国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现了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以及规模化应用的推广。针对脱硫废水的水质水量特征,*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悬浮物去除、重金属去除、浓缩减量和盐结晶固化4个过程,其他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则在4个过程中被逐步去除。
1.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是保障脱硫废水*的根本,主要进行悬浮物去除、ph值调节、废水软化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去除。传统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在升改造过程中成为主要的预处理技术,其与mf /uf的组合是目前预处理工艺的主要选择。生物处理、电解、电渗析等技术也在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作为预处理技术,重力沉降和化学沉淀法等传统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除硬是预处理的重要过程,特别是深度处理过程采用膜技术的情况下,传统化学软化法和离子交换法除硬得到了广泛应用。刘海洋等发现,采用naoh软化脱硫废水提高了混凝效果,原因是形成的mg(oh)2晶粒促进了混凝剂的卷扫捕集作用。刘亚鹏等考察了caso4晶 种 法、fs-66药剂、ca(oh)2 + na2co3、naoh+na2co3 4种软化方式的影响,发现naoh +na2co3法的钙镁和全硅去除效果佳,可以保障后续mf稳定运行。但传统化学软化法无法有效分离ca和mg,混合沉积物只能作为固废处理。xia等[28]采用两步沉淀法实现了ca去除和mg回收,并基于热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方式考察了na2co3、na2c2o4、naf、na2 so44种添加剂对ca的选择性沉淀效果,mg(oh)2质量分数可达99. 3%。脱硫废水中硫酸盐浓度高,是结垢的重要成分,yu等采 用石灰与naalo2共沉淀方式去除硫酸盐,去除率可达83. 94%( 从4 881 mg /l降低到784 mg /l)。氯是脱硫废水的一种重要盐成分,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电解-电渗析组合技术可通过电反应氧化cl-形成cl2,同时获得副产物h2和ca(oh)2,可为脱硫废水cl-控制与去除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联箱工艺与mf或uf组合是去除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形势下普遍采用的预处理技术。连坤宙等的研究表明,mf处理脱硫废水效果稳定,产水浊度和sdi值分别低于0. 2 ntu和4. 0,满足反渗透(ro) 进水要求。管式微滤膜(tmf) 由于分离效果好且膜污染较轻,常应用于三联箱废水的二次过滤。uf在脱硫废水预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三联箱工艺也和多介质过滤、高密度澄清池等工艺或装置组合去除悬浮物,以 满 足 后 续 深 度 处 理要求。
电絮凝结合了电解和混凝的技术特点,具有药剂投加量少、去除效果好、ph使用条件宽等优势,可同时去除悬浮物、总氮、有机物和特定重金属。liu等基于fe /c /al电,采用电絮凝处理脱硫废水,ss和cod的去除率可达99. 9%和89%,同时f、ni、hg、mn、pb、cd、cu等去除率可达86% ~ 98%。严刚等优化电絮凝操作条件,可有效去除脱硫废水的浊度、ss,并可脱色和去除部分重金属。基于硫循环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可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wei等以整合硫代谢的生物降解-电子转移工艺(besi) 处理脱硫废水,利用硫酸盐促进srb的硫代谢反应,cod、toc、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 99%、87. 04%、30. 77%和45. 17%。jiang等将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与硝化工艺 (sulfate reduction,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and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sani) 联合,利用脱硫废水中s作为电子供体,cod去除率可达94. 00%,其 中85. 50%由srb去除,氨氮和硝酸盐氮可以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基本*去除。
2.重金属去除技术
重金属是脱硫废水达标排放的重要限制指标,也影响终结晶盐的品质。传统化学沉淀法利用羟基金属盐和硫化汞沉淀原理,通过投加碱和硫化物去除重金属,基本可满足脱硫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表1)。但传统工艺的处理效果不稳定、对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效果差,导致出水仍残留少量的重金属,甚至经常出现超标的现象。
吸附是重金属去除的主要技术之一,活性炭、改性活性炭、石油焦、沸石、飞灰、介孔硅、金属氧化物和羟基金属材料等吸附剂都应用于脱硫废水的重金属去除。czarna等利用飞灰合成沸石去除脱硫废水中的hg,对实际脱硫废水的hg吸附效率高于99%。guan等发现,水溶性壳聚糖通过吸附与共沉淀方式去除脱硫废水中的mn和zn,在ph值为7时吸附容量可达0. 85 mmol /g。
电絮凝可以去除脱硫废水中的重金属,在电处电解产生的羟基与重金属形成沉淀,同时电电解形成的羟基材料( 如羟基铁或羟基铝) 可吸附一定的重金属。0价铁具有还原能力,活性强、寿命短,可与其他的吸附、催化等材料复合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重金属处理技术。huang等将0价 铁、磁铁矿及二价铁复合,开发了铁氧微晶技术处理脱硫废水,通过4复合0价铁反应器可同步去除se、hg、硝酸盐。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开展了连续5个月的脱硫废水处理中试研究,产水中se和hg浓度低于10μg /l和10 ng /l,其他重金属浓度如as、cd、cr、ni、pb和zn等都低于10-9水平。
微生物处理法可去除脱硫废水中重金属,一方面利用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属,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实现生物促进共沉淀。zhang等采用uasb结合srb进行脱硫废水的亚硫酸盐还原,可同时去除重金属和亚硫酸盐,但细胞吸附和有机物螯合作用对hg和pb的去除率仅为20. 0%和1. 8%,hg和pb的去除机理主要为硫酸盐还原菌代谢生成s2-而形成化学沉淀。
共沉淀法是目前工程应用为广泛的重金属去除技术。而针对微量重金属,吸附、电絮凝、0价铁等技术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电解、有机吸附共沉淀、乳化液膜等技术也逐渐得到关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手段,其在脱硫废水中的应用将在3. 3节具体介绍。
总之,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去除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于新型高效吸附、氧化还原、电、催化氧化及膜材料的制备; 重金属去除机理的探讨; 高盐高有机物条件下重金属去除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等。
3.浓缩减量技术
*目标之一是实现溶解盐的结晶与回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盐结晶速率、减少盐结晶单元占地以及实现脱硫废水回用,浓缩减量是脱硫废水*的关键单元。目前浓缩减量主要分为膜法( 适于含盐量5% ~ 8%的废水) 和热法( 适于含盐量15% ~ 20%的废水)。
3.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在脱硫废水的浓缩中具有重要作用。纳滤(nf) 和反渗透(ro) 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和应用,新型膜技术包括正渗透 (fo) 和膜蒸馏(md) 由于具有更高的浓缩能力,近年来也在实验室和中试规模得到了应用。nf可高效截留有机物及多价离子,但不能有效截留单价盐,因此,nf与ro组合工艺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分盐、浓缩和盐回收。康永等采用nf深度处理脱硫废水,出水满足脱硫工艺水的回用标准。徐小生采用“化学软化+nf”深度处理三联箱出水,可浓缩2 ~ 4倍,分盐效果良好,nacl质量分数达97%。连坤宙等采用“化学软化+mf+ro”处理脱硫废水,经化学软化后mf和ro都可以稳定运行,脱盐率大于98%。王可辉等采用“tmf+dtro”组合工艺处理脱硫废水,盐的质量分数浓缩至11%以上,产水电导小于800μs /cm。张泉等采用“uf+nf+ro”膜组合工艺进行脱硫废水处理中试研究,各单元都能连续稳定运行,ro实现1. 7 ~ 2. 3倍的盐浓缩,回收的nacl质量分数为99%,达工业用盐标准,且 产 水tds低于370 mg /l,满足电厂水回用标准(gb /t19923-2005)。
近年来新型膜技术逐渐应用于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棣等发现fo可实现脱硫废水的10倍浓缩,满足蒸发结晶系统的要求,产水可以回用。电渗析(edr) 利用电场和离子交换膜实现盐水的浓缩与分离,常用于ro浓水的浓缩。吴火强采 用“化学软化+ro+edr+fo”工艺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与处理,分别采用ro、edr和fo进行盐浓缩( 高达133. 060 g /l) ,实现了高盐水减量及高水回用率(57. 2%)。孟友国等应用均相电驱动膜处理软化 后 的 脱 硫 废 水,浓液和淡水侧总含盐量(tds) 分别高于15%和低于0. 3%。md工艺结合了膜法和热法的优势,对废水预处理要求较低,在脱硫废水处理中得到了一定关注。国华三和电厂结合砂滤和uf预处理系统,开展了md处理脱硫废水的中试研究,水回收率可达88%,产水量0. 5 m3 / h。wang等将nf和md联合处理脱硫废水,盐截留率和水回收率分别为99. 99%和92. 00%。杨跃伞等综合分析比较了ro、ed、fo和md 4种膜浓缩技术,膜浓缩能力与耗能具有相同顺序fo= md >ed >ro,产水水质md >fo >ro >ed。ro需要高压运行,浓缩倍数较低;fo工艺较成熟,但工艺路线复杂;md工艺简单、产水水质高,但耗能高且技术相对不成熟。lee等将md应用 于fo汲取液的回收,显著促进了fo过程对脱硫废水的浓缩及运行稳定性。此外,基于脱硫废水的水质复杂性,陶瓷膜等新型膜材料也在脱硫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关注。但膜技术应用特别是高压膜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膜污染,脱硫废水成分复杂、盐含量高,膜污染机制及其控制策略成为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可以预期,随着新型膜材料、组件、工艺的研发以及膜污染研究的深入,膜法将会在脱硫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2热法技术
热法是主要的浓缩减量技术,但主要针对高浓度盐水。热法浓缩减量主要是通过水分蒸发实现浓水的浓缩,主要包括多效蒸发(med)、机械蒸汽压缩(mvr)、蒸汽热力压缩器(tvc) 等。在实际应用中,热法处理后常需要结合离心分离和干燥来实现盐的回收或处理。热法蒸发技术一般与结晶盐固化过程相同,其耗能较大。因此一般*过程对于低浓度的溶液都使用膜法进行浓缩减量,然后通过热法进一步浓缩和结晶,降低整体能耗、提高能量效率。整体而言,热法技术主要通过多或者多效结晶的方式实现盐的结晶,在脱硫废水处理中主要作为结晶工艺,将在 3. 4 进行讨论。新型蒸发技术、装置的开发及废热利用是热法浓缩的关键方向。热法与膜法的组合已成为脱硫废水*常用的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水回收率高、纯盐回收等优点。
4. 盐结晶固化技术
脱硫废水经过浓缩减量后,水量显著下降,为了实现零排需进一步采用热法实现盐饱和析出及盐水分离。蒸发塘、排至除灰系统、煤场喷洒和灰渣闭式循环系统排放等方法主要利用高温条件( 废热) 实现脱硫废水处理和盐结晶,这是第 1 代*工艺。但这些方法无法实现水回用,结晶盐也会导致严重的腐蚀问题,且会产生大量含盐和重金属的危废。
烟道喷雾蒸发可认为是第 2 代*技术,工艺简单,可同时降低高温烟气温度,在发达很多火电厂得到应用。烟道喷雾蒸发分为烟道内蒸发和旁路烟道蒸发,烟道内喷雾蒸发可在空预器之前或者电除尘器和空预器之间进行,主要利用高温气体实现脱硫废水的雾化和盐结晶,结晶微颗粒通过静电除尘器捕集。张丽珍研究了某电厂烟道内喷雾蒸发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经过“预处理-uf-两 ro”处理和浓缩之后,烟道内可以快速高效蒸发脱硫废水,防止出现结垢和烟道积灰的现象。但该方法易出现结垢或蒸发不*造成的腐蚀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旁路烟道蒸发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新增 1 个蒸发塔,从空预器前引入 1 股高温烟气蒸发浓缩脱硫废水,可有效防止主烟道的结垢现象。焦作某电厂采用旁路烟道蒸发技术实现了脱硫废水的*,且冷凝废水可回用为脱硫工艺的补充水。目前烟道蒸发过程的主要问题在于蒸发不*所带来的结垢和腐蚀问题,同时蒸发过程和理论研究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近年来蒸发过程和烟道蒸发模拟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基于烟道旁路蒸发工艺,日本三菱日立公司通过优化反应器的构型、尺寸设计,开发了一种旋转喷雾干燥器,可以有效控制蒸发过程,提高蒸发效率,该技术已在一些电厂得到应用。
蒸发结晶工艺是目前实现*的主要形式之一。蒸发结晶主要利用热法使水分蒸发而盐饱和析出,包括多效蒸发( med) 、蒸汽机械再压缩(mvr)、热力蒸气压缩强制循环(tvc) 等。广东河源电厂应用四多效蒸发方式处理脱硫废水,产生的蒸馏水在电厂回用,结晶盐达到了工业盐要求。三水恒益电厂*项目采用两mvr工 艺,可以实现良好的水回用和结晶盐回收。长兴电厂*系统采用“预处理+ro+fo+tvc”工艺,实现高倍浓缩和盐回收,同时fo产水进一步采用ro处理,回用于锅炉补给水。国电汉川发电公司应用“预处理+nf+ro+mvr”工艺处理脱硫废水并生产工业二盐,每年可节水27. 28万t。但蒸发结晶技术不存在选择性,为了实现盐回收,一般需要在前端进行化学软化、离子交换软化或nf分 盐,实现钙镁等2价盐和nacl的分离,以提高结晶盐质量,因此,全膜法与蒸发结晶结合的*技术是今后脱硫废水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冷冻结晶是利用低温下盐溶解度的下降进行盐的结晶,在脱硫废水处理中也得到一定的研究。庞冬等研究了“三联箱-tmf-nf-冷冻结晶-ro”工艺对脱硫废水的处理,考察冷冻结晶对纳滤浓缩液的浓缩结晶效能,可以析出纯的十二水*,达到分盐的目的。郭天娇和温成远采用mvr和冷冻结晶组合工艺进行钠碱法脱硫废水的处理,通过数学建模和结晶动力学分析了冷冻结晶的效能,发现相比传统的结晶工艺,能耗仅为1 /6 ~ 1 /7。
综上所述,烟道蒸发和蒸发结晶是目前2种非常有效的盐结晶技术。烟道蒸发目前主要以旁路烟道蒸发为主,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蒸发过程模拟与优化、反应器设计等。蒸发结晶随着膜工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得到发展,是新一代的*技术。为了实现更高的蒸发结晶效率,浓缩和分盐工艺是关键; 同时,新型蒸发器的研发是未来蒸发结晶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