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http请求已经成为了后端开发的标配,也是前端发起网络请求的方式。在golang中,标准库内置了net/http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http客户端和服务端。不过,封装一个http请求库能够让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更加高效、方便地发起http请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封装一个golang的http请求库。
一、需求分析
在封装一个http请求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需求和功能,以便于更好地设计和开发我们的库。在这里,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库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支持get、post、put、delete等http方法。支持设置请求头、请求体以及请求参数。支持设置超时时间和重试次数。支持返回值的格式化成不同的数据类型。基于以上需求和功能,我们可以开始设计和开发我们的http请求库。
二、设计与实现
2.1 设计要点
在设计我们的http请求库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关键点,以便于实现一个高可用、可扩展和易于使用的请求库。具体来说,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问题。在发起http请求时,我们要考虑到网络问题,例如连接超时、请求超时等等。因此,在我们的http请求库中需要支持设置连接超时时间和请求超时时间。
异常处理。当我们发起http请求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异常,例如网络异常、返回值异常等等。为了使我们的http请求库更加健壮,需要针对这些异常进行处理,例如根据http状态码、异常信息等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restful api支持。在restful api中,常常需要提交json数据或表单数据等等。因此,在我们的http请求库中,需要支持这些数据的提交和解析。
对返回值的处理。在发起http请求后,我们需要对返回值进行处理。通常,不同的api接口返回值的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支持根据api接口的返回值格式进行相应的处理。
2.2 实现流程
基于以上的设计要点,在我们开始实现http请求库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定义http请求的结构体。在封装一个http请求库时,我们需要将http请求的信息进行封装。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定义一个http请求的结构体,以便于存储和传递http请求所需的信息。下面是一个http请求的结构体的示例:
type request struct { url string method string headers map[string]string body []byte params map[string]string timeout int retrytimes int}
发起http请求。在我们定义好http请求结构体后,我们可以通过golang的标准库来发送http请求。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http.newrequest()方法来创建一个http请求:
req, err := http.newrequest(req.method, req.url, bytes.newbuffer(req.body))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使用http.transport中的dialcontext()方法来设置连接超时和请求超时:
client := &http.client{ transport: &http.transport{ dialcontext: (&net.dialer{ timeout: time.duration(req.timeout) * time.second, keepalive: time.duration(req.timeout) * time.second, }).dialcontext, maxidleconns: 100, // http.connectionpool数量 idleconntimeout: 90 * time.second, // http.connectionpool中连接的空闲超时时间 tlshandshaketimeout: 10 * time.second, expectcontinuetimeout: 1 * time.second, } }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do()方法发起http请求,并获取返回值:
resp, err := client.do(req)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在成功发起http请求后,我们需要释放资源,避免恶意请求导致的内存泄漏:
defer resp.body.close()
异常处理。在发起http请求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异常,例如网络异常、返回值异常等等。因此,在我们的http请求库中需要针对这些异常进行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http的status code 和 response body 来检查http请求的异常。如果发生了异常,我们可以根据异常的类型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以便于在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restful api支持。在调用restful api时,我们需要支持不同的提交格式,例如json数据或表单数据等等。为了使我们的http请求库更加通用,可以添加一个contenttype属性字段来支持不同的提交格式。同时,在提交json数据时,我们也需要将数据编码为json格式。
对返回值的处理。在调用接口后,我们需要对返回值进行处理。通常,不同的api接口返回值的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上层应用中根据api接口的返回值格式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根据返回值的格式设置反序列化的方式。
2.3 代码实现
基于以上的设计要点,在我们开始实现http请求库时,可以参考以下的代码实现:
package httpreqimport ( "bytes" "encoding/json" "io/ioutil" "net" "net/http" "time")type request struct { url string method string headers map[string]string body []byte params map[string]string timeout int retrytimes int contenttype string}type response struct { statuscode int body []byte}func do(req request) (*response, error) { if req.method == "" { req.method = http.methodget } // 处理请求参数 if req.params != nil { req.url = addqueryparams(req.url, req.params) } // 创建一个请求 httprequest, err := http.newrequest(req.method, req.url, bytes.newbuffer(req.body))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 处理请求头 if req.headers != nil { for k, v := range req.headers { httprequest.header.set(k, v) } } // 设置contenttype if req.contenttype != "" { httprequest.header.set("content-type", req.contenttype) } // 设置请求超时 httpclient := &http.client{ transport: &http.transport{ dialcontext: (&net.dialer{ timeout: time.duration(req.timeout) * time.second, keepalive: time.duration(req.timeout) * time.second, }).dialcontext, maxidleconns: 100, // http.connectionpool数量 idleconntimeout: 90 * time.second, // http.connectionpool中连接的空闲超时时间 tlshandshaketimeout: 10 * time.second, expectcontinuetimeout: 1 * time.second, }, } // 发起请求 resp, err := httpclient.do(httprequest)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defer resp.body.close() 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 处理异常 if resp.statuscode >= 400 { return nil, newerror(resp.statuscode, body) } return &response{statuscode: resp.statuscode, body: body}, nil}func addqueryparams(url string, params map[string]string) string { var queryparams string for k, v := range params { queryparams = queryparams + "&" + k + "=" + v } url = url + "?" + queryparams[1:] return url}func newerror(statuscode int, body []byte) error { errormsg := string(body) if errormsg == "" { errormsg = http.statustext(statuscode) } return &httperror{statuscode: statuscode, message: errormsg}}type httperror struct { statuscode int message string}func (e *http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e.message}func (r *response) bindjson(v interface{}) error { return json.unmarshal(r.body, v)}func (r *response) bindtext() string { return string(r.body)}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封装一个golang的http请求库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需求、了解网络请求的一些细节,然后我们就可以在golang中使用标准库提供的方法封装一个优秀的http请求库了。同时,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异常处理、restful api支持、对返回值的处理等等。通过认真的设计和实现,我们可以开发一个高质量的http请求库,使我们的golang开发更加高效和便捷。
以上就是golang 封装 http请求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