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是由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正极板(二氧化铅pb02)和负极板(海绵状纯铅pb)组成的,电解液是硫酸(h2s04)的水溶液。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放电时,正极板上的pb02 和负极板上的pb都变成pbs04,电解液中的h2s04减少,相对密度下降。
充电时按相反的方向变化,正负极板上的pbs04分别恢复成原来的pb02和pb,电解液中的硫酸增加,相对密度变大。如略去中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pb02+pb十2h2s04=2pbs04+2h20 (1—1)
1.电势的建立
当极板浸入电解液时,在负极板处,金属铅受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溶解于电解液的倾向,因而有少量铅进入溶液,生成pb2+,在极板上留下两个电子2e,使极板带负电;另一方面,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pb2+有沉附于极板表面的倾向。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溶解便停止,此时极板具有负电位,约为-0.1v。
正极板处,少量pb02溶入电解液,与水生成pb(oh):,再分离成四价铅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pb02+2h20---->pb(oh)4
pb(oh)4=pb4++4(oh)-
由于pb4+沉附于极板的倾向,大于溶解的倾向,因而沉附在正极板上,使极板呈正电位。当达到平衡时,约为+2.0v。
因此,当外电路未接通,反应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约为:
e0=2.0-(-0.1)=2.1v
2.铅蓄电池的放电
当蓄电池接上负载后,在电动势的作用下,电流从正极经过负载流往负极(即电子从负极到正极),使正极电位降低,负极电位升高,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放电时的化学反应过程如图1—3所示。
在正极板处,pb4+和电子结合,变成二价铅离子pb2+,pb2+与电解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pbs04沉附于极板上。

pb4++2e----> pb2+
pb2++ so42-=pbso4
在负极板处,pb2+与电解液中的so42-结合也生成pbs04沉附在负极板上,而极板上的金属铅继续溶解,生成pb2+和电子。如果电路不中断,上述化学反应将继续进行,使正极板上的pb02和负极板上的pb都逐渐转变为pbs04,电解液中的pbs04逐渐减少而水增多,故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
理论上,放电过程应进行到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全部变为硫酸铅为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解液不能渗透到活性物质的最内层。使用中,所谓放完电的蓄电池,实际上只有20%~30%的活性物质变成了硫酸铅,因此采用薄型极板,增加多空率,提高极板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可提高蓄电池的容量,也是蓄电池工业的发展方向。
3.铅蓄电池的充电
充电时,应将蓄电池接直流电源。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在直流电源电压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正极流人,负极流出(即驱使电子从正极经外电路流人负极)。这时正负极板发生的反应正好与放电过程相反,其化学反应过程如图1—4所示。
在负极板处有少量的pbs04进入电解液中,离解为pb2+和so42-。pb2+在电源的作用下获得两个电子变为金属pb,沉附在极板上。而so42-则与电解液中的h+结合,生成硫酸。
即:
pbs04---->pb2++so42-
pb2++2e---->pb
so42-+2h+---->h2s04 (1—3)
负极板上总的反应式为:
pbs04+2e+2h+---->pb+h2so4 (1—4)
正极板处,也有少量pbs04进入电解液中,离解为pb2+和so42-,pb2+在电源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变为pb4+,它又和电解液中水离解出来的oh—结合,生成pb(oh)4,pb(oh)4又分解为pb02和h20,而so42-又与电解液中的h+结合生成硫酸。
其反应式如下:
pbs04----> pb2++ so42-
pb2+-2e----> pb4+
4h20---->4h++4oh—
pb4++4 oh—---->pb(oh)4
pb(oh)4----> pb02+2h20
2so42-+4h+----> 2h2s04
正极板上的总反应为:
pbs04—2e+2h20+ so42----->pb02+2h2s04 (1—5)
可见,在充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上的pbs04将逐渐恢复为pb02和pb,电解液中硫酸成分逐渐增多,水逐渐减少。
充电终期,密度将升到最大值,且会引起水的分解,水分解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h2s04 ---->4h++ so42-
负极上:4h++4e---->2h2
正极上:2so42--4e+2h20---->2h2s04+o2
总反应为:2h2s04+2h20---->2h2s04十2h2+o2(1—6)
由上式可见,实际上分解的是水:2h20---->2h2+02 (1—7)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