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ic反应器的,有可能是前面的预酸化
毁掉ic反应器的,有可能是前面的预酸化
关于ic反应器、uasb反应器等等,大家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就像自己的双手一样,但是往往会忽略预酸化,而且预酸化的研究内容非常少!
书上说,厌氧过程分4个过程: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产甲烷!水解和酸化的目的是为了将大分子的有机物短链成小分子的有机物,以保证后续反应的进行。
所以,水解酸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提高后续产甲烷效果。
2、产更多的沼气!
那是不是酸化度越高,后面的效果越好呢?
不是!!
因为,曾经有人 为了提高后续产甲烷的效果,制作过两相厌氧反应器,即水解酸化反应器+产甲烷反应器。后甲烷没产成,2个水解罐效果倒是很明显。
应该把产甲烷、厌氧微生物、颗粒污泥当成一个微生物群落来看待,而不能孤零零的看做是几类微生物。本来是分工协作非常好的夫妻,愣是要拆散人家,只能造成梁山伯与朱丽叶的悲剧了!
针对不同的废水,要有合理的预酸化度(酸化cod/cod):
保持30-50%的预酸化度是一个指标范围,针对易腐化酸化废水要更低一些,对于难降解废水应该更高一些。
一般来说,酸化度低产泥量大,酸化度高产气量大点!
但是对于(硫)留酸根废水,过高的酸化度,可能会毁掉你的厌氧反应器,这不单单是分相的问题,而是因为毒性。
1、水解酸化过程,不单单是水解菌和酸化菌,也有产甲烷菌,也发生产甲烷反应;
2、(硫)留根还原菌和产甲烷菌是亲姊妹,所以,在水解酸化过程中,(硫)留酸根还原菌也反应,把(硫)留酸根转化为硫化氢。
3、既然如此,过长的停留时间(酸化度过高),会造成大量的硫化氢产生。
4、如果废水的ph≤7,硫化氢析出成为分子态,有剧毒;
5、按照ic反应器控制的ph范围6.5-7.5,正好是硫化氢起到毒性作用的范围;
6、so,进到ic反应器,直接毒死产甲烷菌!造成ic反应器效果机具下降,颗粒污泥破碎,污泥流出!
的逻辑!
所以,才有水解酸化池的cod去除率达到40%以上,而ic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只有20%左右!
面对如此复杂、严峻,以及美国反复无常的贸易制裁手段,上这个ic反应器又有何用呢?
面对这样的废水,这样的项目,只能遵循一个自然法则:
“给微生物创造爽的生存环境”
1、缩短酸化时间,减少酸化阶段硫化氢的产生量;
2、对不可避免产生的硫化氢,进ic反应器之前去掉,如果能用嘴吹出来,我也不反对,只要不用我去吹!
3、如果吹不掉,那就把ic反应器的进水ph调高,将硫化氢中和成s2-和h+;只要不让他以分子形式存在就可以。
4、具体调高ph到多少,要根据水质情况、运行情况调整,保持既不对产甲烷造成严重抑制,又不会因为ph过高对产甲烷菌造成抑制。
曾经的项目,出水ph可以到9,而反应器内部真实的ph为7左右;因为硫化氢中和,保持反应器内部的ph呈酸性。出水的过程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释放,ph瞬间升高。
5、祈祷,祈祷!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办法来解决(硫)留酸根过高厌氧运行的问题,比如废水脱硫的工艺等等,如果能提前把(硫)留酸根拿出来,那再好不过了!
如果拿不出来,又上了项目的,不妨一试!注意,还是那句老话:保证微生物生存真实的环境,不单单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