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上半年中国茶叶产品出口达9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非洲销量最多,为6.98万吨。
从正在广州举行的第10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了解到,中国茶企面对近年来国外不断设置的绿色壁垒,大力提升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有效突破了各种壁垒。本届广交会茶企业普遍反应成交活跃,出口增长。
2005年8月,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2006年5月,日本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增加到276项;2007年4月,欧盟检验标准再次抬高,增加10个项目限量。三年三座绿色壁垒接踵而来,中国茶叶出口一度面临危局,然而参加本届广交会的茶企业却普遍反应今年出口量都有大量增加。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经理蓝基财表示,今年大有起色,光是对日本出口就增加了20%,公司的乌龙茶和绿茶出口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
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叶福明说:先行一步,让我们受益匪浅。出于对贸易风险的警惕,公司在4年前就开始着手完善基地备案制度:茶农的耕种、用药、除草、采摘,一系列农时记录汇成整套追溯体系。
据叶福明介绍,日本农残检测标准提高后,公司接到的日本定单却更多了,今年对日出口增加了20%-30%。公司主打的祁门红茶茉莉花茶在日本、欧盟销量旺盛,预期在本届广交会期间就有几百万美元的成交量。
绍兴御茶村茶叶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敬勇表示,为了保证茶源卫生,公司自己管理12000亩茶园,指导茶农耕种用药,并与周边农业用地严密隔开,防止土壤污染。茶叶加工厂就建在茶园里,杜绝了铅、铜、镉等重金属的污染,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将茶源风险降到了最低。
针对中国茶的壁垒会慢慢消失。杨敬勇说,这不光要我们一家努力,而是整个行业一起行动,为中国制造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