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城市大气pm10颗粒物浓度限定的标准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年平均
0.04
0.05
0.10
日平均
0.15
0.15
0.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日平均值,不大于0.15mg/m3。
pm2.5监测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2010年底环保部等完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将pm2.5的年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但还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 认为,pm2.5每立方米小于10是zui为安全的,而20以上就属于污染超标了。
“75”源于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修订的《空气质量准则》。准则中提出了部分大气污染物的准则值和三个过渡时期的目标值。其中准则值是指鉴于现有科学研究,高于这个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过渡时期的目标值高于准则值,在这个浓度下,死亡率会增加。
pm2.5,24小时平均浓度的准则值是25,三个过渡时期的目标值分别为75、50和37.5。这些值为各国提供了参考,如美国的标准是35,澳大利亚为25,印度为60。我国气象部门和26个试点城市选择了75,也就是过渡时期目标一的数值。
以pm2.5的过渡时期目标一为例,达标要求是:年平均浓度需要小于35,同时24小时浓度超过75的天数不能超过三天。
美国pm2.5空气质量标准
年份
年均值
日均值
1997年
15微克/立方米
65微克/立方米
2006年
15微克/立方米
35微克/立方米
我国情况
上线为10月18日-25日,每日上午9点美国驻华大*自测的pm2.5指数;下线为同期北京*公布的每日空气质量情况。由于检测污染物种类和布点不同,两者毫无可比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