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m的传输协议包括调制协议(modulation protocols)、差错控制协议(error control protocols)、数据压缩协议(data compression protocols)和文件传输协议。调制协议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现在着重谈一下其余的三种传输协议。
1、差错控制协议:
随着modem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线路上的噪声、电流的异常突变等,都会造成数据传输的出错。差错控制协议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高速传输中保证数据的准确率。目前的差错控制协议存在着两个工业标准:mnp4和v4.2。其中mnp(microcom network protocols)是microcom公司制定的传输协议,包括了mnp1—mnp10。由于商业原因,microcom目前只公布了mnp1—mnp5,其中mnp4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差错控制协议之一。而v4.2则是电信联盟制定的mnp4改良版,它包含了mnp4和lap-m两种控制算法。因此,一个使用v4.2协议的modem可以和一个只支持mnp4协议的modem建立无差错控制连接,而反之则不能。所以我们在购买modem时,选择支持v4.2协议的modem。
另外,市面上某些廉价modem卡为降低成本,并不具备硬纠错功能,而是使用了软件纠错方式。大家在购买时要注意分清,不要为包装盒上的“带纠错功能”等字眼所迷惑。
2、数据压缩协议:
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量,缩短传输时间,现时大多数modem在传输时都会先对数据进行压缩。与差错控制协议相似,数据压缩协议也存在两个工业标准:mnp5和v4.2bis。mnp5采用了rnu-length编码和huffman编码两种压缩算法,zui大压缩比为2:1。而v4.2bis采用了lempel-ziv压缩技术,zui大压缩比可达4:1。这就是为什么说v4.2bis比mnp5要快的原因。要注意的是,数据压缩协议是建立在差错控制协议的基础上,mnp5需要mnp4的支持,v4.2bis也需要v4.2的支持。并且,虽然v4.2包含了mnp4,但v4.2bis却不包含mnp5。
3、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是数据交换的主要形式。在进行文件传输时,为使文件能被正确识别和传送,我们需要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这个协议包括了文件的识别、传送的起止时间、错误的判断与纠正等内容。常见的传输协议有以下几种:
ascii:这是zui快的传输协议,但只能传送文本文件。
xmodem:这种古老的传输协议速度较慢,但由于使用了crc错误侦测方法,传输的准确率可高达99.6%。
ymodem:这是xmodem的改良版,使用了1024位区段传送,速度比xmodem要快。
zmodem:zmodem采用了串流式(streaming)传输方式,传输速度较快,而且还具有自动改变区段大小和断点续传、快速错误侦测等功能。这是目前zui流行的文件传输协议。除以上几种外,还有imodem、jmodem、bimodem、kermit、lynx等协议,由于没有多数厂商支持,这里就略去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