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幽物,“啜苦咽甘,茶也。”这是茶圣陆羽对茶的最早定义。
茶中除了苦涩的茶多酚,还含有水分、生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芳香物质、有机酸、类脂、茶色素、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
茶多酚
茶之所以能啜苦咽甘,从本质上讲,是因为茶里蕴含着一种特有的物质,它的名字叫茶多酚。
茶多酚不是一种物质,而是茶叶中多种酚类物质的简称。
茶多酚主要由四类物质组成:儿茶素、黄酮类、花色素和酚酸类。
茶多酚含量的多少,与茶树品种、季节、茶叶老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以及茶的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通常,大叶种比小叶种含量高,嫩叶比老叶含量高,春季低于夏、秋季,海拔越高、发酵程度越重,茶多酚的含量则会越低。
然而,茶中所含的茶多酚,并非越多越好,茶多酚的含量越高,茶就会越苦涩,对肠胃的刺激也会加重。
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腺嘌呤、黄嘌呤等8种。
其中,咖啡碱是茶汤苦味的主要来源,易溶于水,与茶汤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复合,构成茶汤的鲜爽滋味,同时、也会降低自身对茶汤带来的苦味。
茶被饮用后,咖啡碱会在4-6个小时内以尿酸的形式完全排出体外。咖啡碱虽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但对于敏感人群只要在睡前6个小时内饮茶或少饮茶,就基本不会影响睡眠。
蛋白质
茶叶中的蛋白质对茶汤的滋味和粘稠度有深刻的增益作用。叶色嫩绿、叶质柔软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茶青,是制作好茶必需的基本条件。
茶汤的回甘,通常是以茶汤的苦涩滋味作为前奏的,它是茶多酚和蛋白质耦合的结果,微苦弥散,清甜即来,滋味变得深长。
茶氨酸
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在茶树的嫩叶及嫩茎中含量最多,尤其是嫩梗中的茶氨酸含量,甚至比芽叶高出1-3倍。
茶氨酸是茶汤中鲜与甜的重要调味剂,对茶叶的条索、香气和滋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茶氨酸有安神作用,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构成阴阳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可有效抑制咖啡碱的活跃程度。
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含单糖、寡糖、多糖及少量其他糖类。单糖和双塘,是可溶解性糖的主要成分。可溶性糖是茶汤滋味和工艺香气的来源之一,其味甜,对茶的苦涩滋味有掩盖和协调作用。水溶性果胶素的高低,能够有效改善茶汤的粘稠度,明显提高干茶条索的紧结度和油润度。
香气物质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是“枝枝叶叶尽芬芳”的基础。成品茶中的愉悦袭人香气,一部分来源于鲜叶天成,一部分来自于加工环节。茶中的芳香物质具有挥发性或不稳定性,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逐渐挥发、氧化和分解,香气会逐渐减弱,乃至弥散。因此,茶叶作为饮品,具有一个最佳的、合理的黄金品饮时期,而非无时间局限或“越陈越香”。
茶中的这些成分,形成了丰富各异的茶滋味,构成了茶汤的丰富性与层次感。
苦,主要由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决定;
甜,则来源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
酸,却是由茶中的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决定的;
咸,是无机盐的味道;
涩,是由茶多酚决定的;
辛,偶尔会在特殊的茶种中遇见。
一款好茶,不会特别彰显出其中的某一种滋味,或苦或涩、或酸或甜,而当具酸、甜、苦、辛、咸五般滋味,五味调和、内涵丰润,达到协调平衡、纳化相依时,自然显现令人愉悦舒爽的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