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影评:“上海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当下《泰囧》的大卖热卖超过了去年《失恋33天》,几乎雄霸整个12月份的黄金档期。20日、21日两部香港导演的电影——刘伟强的《血滴子》和王晶的《大上海》均黯然失色。相信初掌导筒的徐峥一定令精于算计的老江湖王晶困惑不解,深感内地观众口味实在是无章可循、深浅难测。
这次王晶的《大上海》其实是用心良苦之作,从题材到演员,他费了不少心思。首先是摆出大明星阵容,尤其是请来了周润发坐镇,其再次拿起枪傲立于枪林弹雨的画面,是最能击中影迷朋友软肋的一笔。二是研究了内地观众的心理,想利用观众对《上海滩》的集体记忆来激发其对《大上海》的认同感。三是两代“许文强”演员的接力棒演出,制造出极大的话题性。按理说,这样一部经过精密计算的商业电影,一经推出,应该立时掀起观影狂潮,内地观众前仆后继地乖乖掏钱购票。
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影片本身。《大上海》给人感觉是创作观念滞后、题材过气,且存在大量的旧桥拼凑,更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影片讲述一个街边小混混如何混迹成黑帮老大,但是却流于符号化的图解,用过时的商业电影手段来阐释。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没有对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更没有表现出人物顺境或逆境中人性善恶的区别,只有一系列司空见惯的套路组合。男主角成大器对初恋的一往情深、对江湖帮规的忠义恪守,反面人物一坏到底,背景不详,以及影片对乱世粗暴的素描——只见到飞机轰炸城市。更不用说王晶搬来大量经典电影的桥段——开场成大器从墙壁砖头缝隙偷窥女主角叶知秋,镜头设计和包含的情感均一成不变地来自于《美国往事》;而战争时期独霸一方的成大器偶遇嫁给革命党人的初恋情人叶知秋,这样的的人物三角关系照搬自《卡萨布兰卡》;最后成大器在机场送别叶知秋及其丈夫的段落,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抄自《卡》片。
王晶北上拍片这么多年,虽然偶尔出现了《零零狗》和《财神客栈》之类票房不错质量低下的电影,但经过近几年的大浪淘沙,内地观众早已对其伎俩审美疲劳,影坛力量新陈代谢已是必然,而导演的破旧立新才是取得高票房的王道。
其实王晶是以拍喜剧著称,《泰囧》赚得盆满钵满的案例也许会给他带来启示。丢弃“屎尿屁”的大俗,用心拥抱内地文化,了解内地年轻人特别是九零后的所思所想,用正确的姿态与内地电影市场、内地观众平等对话,或许能尽早摆脱北上带来的困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