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兰州液相色谱仪使用时遇堵及解决方法

在兰州液相色谱仪是属于易学难用的仪器,特别讲究“正确使用”和经验。液相工作者接触较多的是流动相,也就是流动相,是造成兰州液相色谱各种问题的主要源头。
液相色谱仪常见的故障之一是堵
接下来先聊聊“堵”的情况。“堵”的表现现象就是柱压异常升高,直接原因就是流路不畅。堵塞的主要位置就是在色谱柱的前端,其主要原因就是流动相里有杂质,杂质的主要来源就是细菌。
“堵”的原因之一:配制流动相时细菌污染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般的国产甲醇其实不需要额外过滤处理,直接使用没有问题。即使是有些固态微粒杂质,也能在液相流路系统前端的过滤头上排除,真正容易引起问题的,是水中的细菌。
新制备的纯水在室内放置几天就会长菌,而这些细菌虽然肉眼不可见,却足以堵塞柱填料颗粒的空隙,造成柱子很快报废。这就是在配制流动相时造成的细菌污染的原因,解决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确保水的可靠性。这里有两种方式推荐:
(1)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购买实验室专用纯水机,既方便又可靠,质量也放心。其有一个缺点就是价格不菲。
(2)成箱购买市售品牌纯净水,如,500ml一支的怡宝或娃哈哈,这些水的质量足以应付液相色谱的要求。先随机抽取一支做一下细菌平板实验,待菌落数合格方可使用。这样每次只要单独开一支即可,也很方便。每次成本2元左右。
※这里特别指出一个细节:在绝大多数书本上,凡谈到配制流动相都会谈到后来有一个过滤的步骤。但是从我们长期使用的实际效果来说,只要能保证水的质量,这一步可以也应当去除。
原因有以下三点:
(1)流动相过滤在理论上有好处,但是,实际操作时由于不可能做到专瓶专用,反而容易造成的交叉污染,对于配比复杂的流动相影响更大。
(2)流动相过滤在经济成本上不划算。买一套过滤装置要6000多元,且过滤器*是比较容易损坏的设备。重要是过滤片的成本太高,一片就要几十元。按一般液相柱的正常使用寿命计算,过滤片的成本会远远高于色谱柱的成本。
(3)流动相过滤对于工作效率成本不划算。使用溶剂过滤器有一个预清洗、装备、使用、用后清洗,晾干的过程,至少也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成本也不能忽视。
(4)在实际工作未发现流动相不过滤会对柱寿命有任何影响。我们起码有6年时间没有做过流动相过滤的工作,但是和国内同行相比较,在同等使用强度下我们的柱寿命是比较长的。
“堵”的原因之二:使用流动相时的细菌污染。
指的是:
流动相刚开始没有长菌,在使用时却产生了细菌污染。这主要是在使用多元液相色谱仪时的一种不良使用习惯造成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50%的甲醇水流动相,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上机前就配好混合在一起,另一种方式是在流路a放纯甲醇,流路b放纯水。
从单纯实验效果来说,后一种有明显的优点:首先是简单,不需要实验者另个计算配比混合,其次就是比例准确,能得到保留时间重复性好的实验效果。
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纯水在流动相瓶中几天时间就会长细菌(很多情况下不仅仅用纯水作流动相,而是用缓冲盐溶液,本身就是很好的肥料,细菌长得更迅速),一旦有细菌柱子就坏得很快。所以这种方式要求操作人员每次实验都要用新制备的纯水,更要求在每次实验后把水相换掉,换成甲醇冲洗干净,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意识不强,就是意识到了但多次使用中总有一两次会遗漏,但是往往这一两次就足以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液相色谱柱的堵塞是不可逆的。
所以,宁可牺牲小小的保留时间的重复性,也不要用纯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的一组。从实际实验效果来说,我建议用10%的甲醇水代替纯水溶液(以前我做过不同比例甲醇水的细菌总数实验,在5%就基本可以了,在10%及以上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有效排除长细菌的隐患,既可作流动相,也可冲柱。就算是在配制流动相时会计算得麻烦一些,但是一次麻烦,终身受益。
“堵”的原因之三:不适当操作。
常见问题的有以下几种:
(1)在更换零件时选择的型号有误,接口不是很匹配,在拧紧的时候产生变形而使得管路堵塞。
(2)样品处理液净化得不干净,长期会在六通阀和柱之间形成阻塞不畅。
(3)在使用手动六通阀时,有些人可能由于手劲小的原因,转动的不到位,于是造成流路形成了死堵,压力快速升高超过警戒值。
(4)在使用金属管路作出废液管时,应当注意在废液瓶中先放一些水,并把废液管的出口端放在液面下。如果位于在液相上且实验使用较高浓度的缓冲盐溶液,在停机时可能在出口端结晶成块并造成堵塞。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却的确发生过。
“堵”的原因讲了不少,现介绍查堵的方法。
在发生“堵”的现象后,就需要找出原因,主要是什么位置发生了“堵”。注意,绝大多数情况下,整个系统只会有一个地方发生堵塞。
查堵的方法是从尾向前逆向分段拆开,仔细观察压力数值,如果某一个部件(柱子除外)装上和拆下时的压力差别很大,可发展变化判断。至于柱的堵塞,可以通过换同样规格的柱的压力是否一致来判断。
1.流动相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μ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清洗方法:
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
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声波清洗;
③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
流动相中。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常见故障断定及解决方法
(一)保留时间变化
1.柱温变化:柱恒温,需要时需配置恒温箱
2.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
3.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
4.柱污染:每天冲洗柱
5.柱内条件变化: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6.柱快达到寿命:采用保护柱
(二)保留时间缩短
1.流速增加: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2.样品超载:降低样品量
3.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4.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5.温度增加:柱恒温
(三)保留时间延长
1.流速下降: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2.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
3.键合相流失:同前(二)3
4.流动相组成变化:同前(二)4
5.温度降低:同前(二)5
(四) 出现肩峰或分*
1.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峰的15%
2.样品溶剂过强: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5.进样器损坏:更换进样器转子
(五)鬼峰
1.进样阀残余峰: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2.样品中未知物:处理样品
3.柱未平衡: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 (尤其是离子对色谱)
4.三(tfa)氧化(肽谱) :每天新配
5.水污染(反相) :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
(六) 基线噪声
1.气泡(尖锐峰)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2.污染(随机噪声) :清洗柱,净化样品,用hplc级试剂
3.检测器灯连续噪声:更换氘灯
4.电干扰(偶然噪声) :采用稳压电源,检查干扰的来源(如水浴等)
5.检测器中有气泡: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七)峰拖尾
1.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
2.峰干扰: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
3.硅羟基作用:
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钝化样品
4.同前(四)4 同前(四)4
5.同前(四)3 5.同前(四)3
6.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
连接点降至低处,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
7.柱效下降:
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
(八)峰展宽
1.进样体积过大:同(四)1
2.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l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
3.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
4.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峰半宽的10%
5.流动相粘度过高: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
6.检测池体积过大: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
7.保留时间过长:等度洗脱时增加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
8.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很小
9.样品过载: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