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合同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合同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合同的内容可由当事人约定,而合同的最基本要素应按《民法典》第十二条规定,一般有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二、合同条款中如何约定违约金
1.违约金、赔偿金条款不是劳动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
2.赔偿金条款的约定。
对劳动者违反约定的保密条款,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劳动者应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对赔偿范围也作了明确规定:
(1)劳动独立的赔偿责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录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同费用。”
(2)连带赔偿责任。
即在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共同对原用人单位侵权时,由劳动者和侵权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三、什么样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1.签定合同或协议的当事人需是双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单方所为,经过平等、自愿协商而订立;
2.签订的主体是有资格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内容能够正确认识,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相关合同、协议;
3.签定的合同、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效力性法律规定(如,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说白了就是公共道德秩序)。
4.合同或协议内容不损害国有、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当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对内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循合同的规定,依诚实信用的原则正确、完全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违反义务。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这一效力表现,称为合同的对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补救。
大家都知道合同是受法律保护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得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只有符合要求得合同,法律才认可。首先是合同的内容是合法的,然后是签订的合同的人是完全有民事能力的成年人,且合同是签字的,那么此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