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主要原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 t d i 一 8 0 ) 、 二羟甲基丙酸( d m.
p a) , 工业级 ,安徽安庆市京安精细化工厂;聚醚
n 2 1 0 ,工业级,上海高桥化工三厂; 1 , 4 一 丁二醇
( b d o)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 b t d l ) 、 偶氮二异丁
晴( a i b n) , 分析纯, 上海试剂一厂 ; 乙二胺( e d a) 、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 分析纯, 中国医药( 集团)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三乙胺( t e a) 、 n, n一 二甲基甲
酰胺( d mf ) , 分析纯,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丙烯
酸丁酯( b a ) , 化学纯,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甲
基丙烯酸羟乙酯( h e ma) , 化学纯 , 上海东懿化学试 剂公司; 丙酮 , 分析纯 , 上海振兴化工一厂; 去离子
水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 p u ) 、聚丙烯酸酯乳液
( p a) , 自制。
1 . 2 性能测试
1 . 2 . i 胶膜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乳液在洁净玻璃面上流延成膜, 胶
膜厚度< 1 m m, 室温风干静置 i周, 然后放人烘箱中
6 0℃干燥 4 h , 8 0℃干燥 4 h 。
i . 2 . 2 预聚体中- nco含量测定
甲苯一 二正丁胺法㈣。
1 . 2 . 3 胶膜吸水率测定
从胶膜上剪取 3 0 mm~ 3 0 mm的试样, 称其质量
为m。 , 室温下浸泡在去离子水中, 2 4 h后取出胶膜,
用滤纸迅速擦干表面的水分, 称其质量为 m 。按下
式计算膜的吸水率:
吸水率%=ml - - / t t 0 一x 1 0 0 % f | 1 . 2 . 4 固含量 的测定
按 g b 1 7 2 1 — 1 9 9 5进行测量, 在烘箱中于 1 0 0 o c
下烘干至恒重。
1 . 2 . 5 透射电镜分析
在日本 日立公司 hi t a c h i 一 8 0 0型透射电子显微
镜上观察染色后的粒子形态及粒径。
1 . 2 . 6 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美国 n i c o l e t 公司的 ma g a n— i r 7 5 0型傅 里叶变换红外扫描仪进行测定。
1 . 2 . 7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 c)
将乳液成膜后 , 用 s h i ma d z u公司的 d s c 一 6 0型
差热分析仪测试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样品重
4 ~ 1 0 mg , 气氛为液氮, 升温速率为 1 0~/ mi n
1 . 2 . 8 热失重分析( t g a)
用 s h i m a d z u 公司的 d t g 一 6 0 h热失重仪进行测
试, 升温速率为 1 0~/ m i n 。
1 . 2 . 9 力学性能测试
用天津实验仪器厂的 c mt 4 3 0 4型电子试
验机按 g b 厂 r 1 0 4 0 — 1 9 9 2方法测定拉伸强度和断裂
伸长率, 测试温度为 2 5 q c , 拉伸速率为 2 5 0 m r r d m i n 。
1 . 3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共混乳液( p u / p a) 的制备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水性 p u分散体 ,固含量
3 0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方法合成 p a乳液, 固含量
4 0 %。将聚丙烯酸酯乳液滴加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中, 快速搅拌, 得到稳定的 p u , p a共混乳液。 1 . 4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核一 壳乳液( p u a) 的制备
先 由 t d i 、 n 2 1 0 、 d mp a、 d mf 、 b d o和催 化 剂
d b t d l反应得~- n c o基团封端的 p u, 一 n c o含量
达到理论值时 ( 用甲苯一 二正丁胺法测定) ,加入
he ma得到部分双键封端的p u;继续反应 , 一 n c o
达到理论值后, 加适量丙酮降粘。加入三乙胺中和、
冰水分散、 乙二胺扩链, 得到水性 p u分散体。滴加
mma、 b a和 a i b n( 单体量的 1 %) 的丙酮溶液, 反应
温度 7 0 ~ 7 5 q c , 在 3 h滴加完毕, 保温 3 0 m i n , 再升温
至 8 5 q c 反应 3 0 mi n , 使反应*, 降温得到产品。
1 . 5 p u a核一 壳聚合法的反应机理【 1 ’
在 p u水分散体中进行丙烯酸酯乳液共聚时,
p u水分散体胶粒内部憎水链段相对集中, 亲水性基
团分布在乳胶粒表面, 形成一种高稳定性、 高分散性
的胶体体系。 丙烯酸酯等单体溶胀到 p u胶粒中, p u
水分散体胶粒作为聚合物 i,为核一 壳型乳液聚合 提供种子乳液,加入的丙烯酸酯等单体在聚合物 i
胶粒内部聚合 , 作为聚合物ⅱ, 形成 p u为壳、 p a为
核的乳胶粒结构。 2 结果与讨论
2 . 1 p u、 p a、 p u a乳液红外表征
图 1中, p u为部分双键封端的 p u红外谱图,
2 2 7 0 c m 处为一 n c o基团的吸收峰 , 1 6 4 0 c m 处 波数, c m
图 1 乳液的红外光谱 图
为 c = c吸收峰。在 3 3 3 0 c m 处的强吸收峰是氨基
n - h伸缩振动峰, 1 7 3 0 c m 处的强吸收峰是酯羰基
中的c = o峰, 1 2 0 0 c m - i 处为氨酯基中c - 0 _ c的伸缩
振动峰, 1 5 2 9 c m q 为 n — h的吸收峰,这些特征峰说明
氨酯键白 勺 = 有 专 i 笙 。p a谱线中, 3 3 3 0 c m 4 和1 5 2 9 c m - l 处无
n — h吸收峰。p u a谱线中在 3 3 3 0 c m 和 1 5 2 9 c m
处出现 n — h吸收峰, 同时加 e d a扩链后 2 2 7 0 c m
处一 nc o基团的吸收峰消失, 加入 mma和 b a反应
后, 1 6 4 0 c m 处 c = c吸收峰消失,说明已经成功制
备了 p u a溶液。
2 . 2 p u、 p a、 p u / p a、 p u a乳胶粒子te m表征 从图 2可以看出, p u、 p a乳液的粒子是独立而
均匀的, 通过物理共混得到 p u / p a乳液, 粒径介于
两者之间。 采用核一 壳聚合法成功制备的p u a乳液,
合成过程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丙烯酸酯单体
溶胀到聚氨酯乳胶粒中,合成乳液的粒径较 p u乳
液明显增加。
2 . 3 p u、 p a、 p u / p a和 p u a涂膜 t ga表征
从图 3可以看出: p u在 2 5 0 ~ 4 0 0℃分两个阶段 失重,说明 p u分子结构存在微相分离; p a为均相
体系, 失重只有一个阶段, 且热分解温度高于p u; 改
性得到的p u a、 p u / p a涂膜的耐热性较 p u有明显
的提高; p u a较 p u / p a相容性好 ,且形成了以 p u
为壳, p a为核的核一 壳交联结构, 增强了各基团的稳
定性, 使分解变得较为困难, 初始热分解温度和*终
热分解温度均高于p u / p a,而共混改性只是简单的
机械混合, 分子链间相容性差 , 因此, p u a热稳定性
高于p u / p a 。
高效液相色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