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分工艺,七分原料”,也有人说“三分原料,七分工艺”,那么,在普洱茶中,原料、工艺究竟谁更重要呢?
我们先来说说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等几个步骤。
当茶叶生长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把茶叶采摘下来进行制作。在普洱茶的采摘中,不同地方的采摘标准和方法是不一样的。从茶叶采摘下来的那一刻起,普洱茶的制作就可以说是已经开始了。
采摘以后的鲜叶,一般我们会尽快拿回初制所进行摊晾萎凋。很多朋友说,萎凋对于普洱茶来说可有可无,但其实萎凋,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刚采下的鲜叶,含水量在73-78%之间,细胞组织呈紧张状态,叶质硬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萎凋才能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促使茶叶外形与内含物产生缓慢而又有序的变化,从而为逐步形成各茶类的特有品质打下基础。
茶叶的萎凋程度,对茶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萎凋不足,茶叶含水量就会较高,从而影响后面的工艺,揉捻时容易断裂,这样制成的茶条索短碎,汤色浑浊,片末多,香低味淡,带有青涩味;萎凋过度,又会造成茶叶含水量少,揉捻难以成条,且碎末茶增多,这样制成的干茶条索松抛,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泽灰枯不显毫,汤色叶底偏暗。
萎凋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杀青了。杀青,我们又叫“炒茶”,是茶叶制作的专业术语。杀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完以后接着进行的便是揉捻。揉捻,就是破坏茶叶叶表组织,使得茶汁溢出,并为片状茶叶造型。在揉捻过程中,茶汁大量溢出,茶汁里的有效物质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这些物质决定了普洱茶的品质或口感。揉捻茶叶时,外界力量的介入破坏了茶叶细胞组织,使得茶叶内含物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得到充分混合。
揉捻时,力度太大,容易破坏茶叶表层的细胞,茶叶破碎的就会较多,这样子揉出来的茶,茶汤浑浊;但若是力度太小,茶的滋味没有办法充分的释放出来。所以,对揉捻时间、力道的掌握非常重要。
揉捻完成以后的茶叶就可以进行阳光自然晒青啦!待到茶叶晒干,晒青毛茶就这样制成了。
说完了工艺,我们来接着看一下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一般是指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普洱茶除了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外,还是讲山头的,一山一寨、一地一味。每一个山头的茶叶口感滋味都不相同。即便是相隔很近的两个地方,茶叶的口感也不尽相同,比如老班章与班盆、昔归与邦东等。茶叶本身的原料不同,无论制茶师技术多么高超潮,也不可能把班盆做出老班章的口感。
那么,普洱茶中究竟是原料重要还是工艺重要呢?其实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艺都非常重要,原料也不例外。没有好的原料,制茶技术再高明也做不出好茶,而有好的原料没有好的制茶师也是浪费了好的原料。所以,在普洱茶中,原料、工艺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