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3/h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深度过滤装置,包括粗过滤室、微磁絮凝反应室、沉淀室、精过滤室,粗过滤室上设置有入水管,微磁絮凝反应室经隔板a、隔板b分隔为磁种混合池、混凝反应池,隔板a、隔板b之间形成通道,隔板a下端、隔板b上端均设置有缺口,磁种混合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磁粉投加管,混凝反应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凝聚剂投加管,混凝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桨,混凝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经管路连接磁鼓分离器,磁鼓分离器经管路连接沉淀池内的竖流筒,沉淀室上部后侧设置有与精过滤室上部前侧相连通的入水口,精过滤室内设置有转盘过滤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泥沙、颗粒杂质及悬浮物,过滤效果好。
5m3/h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原理
针对我国当前资金短缺、能源不足与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厌氧处理技术是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技术。但因为单独的厌氧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基本上没有去除能力,污水中的氮、磷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单独的厌氧处理也不能很好地去除病菌,厌氧出水通常情况下不能达到的排放标准。基于上述背景,针对独户或联户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厌氧处理与生态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简称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2~3格厌氧池和1格比表面积较大的砂砾石、细土等为基质的复合生态床组成,其中各池之间靠管道连通,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7天。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处理,生活污水中悬浮物可以沉淀,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复合生态床表面可种植水生生物。
复合生态床除起到过滤作用外,有机物的床体还能够提高处理效果。
一是植物的生长改变生态床的流态,生长的植物根系和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水力停留时间;
二是植物的根系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植物根茎的延伸会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有利于硝化作用的好氧微区,同时在远离根系的厌氧区里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碳源,这又提供了反硝化条件;
三是植物生长对各种营养物尤其是硝酸盐氮具有吸收作用。
污水经厌氧“粗”处理后,后续“精”处理单元的负荷相对较小,这样可以节省生态床的占地面积,污水中的悬浮物经厌氧反应器处理后,大部分能被有效地去除,这样也可以防止生态床堵塞。因此,这种组合不但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还能有效解决目前污水处理中难以做到的氮、磷皆能达标的难题。
技术方案是:地埋式污水处理设 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所述污水处理池体内置有将池体分隔成预沉淀区和生 物反应区的隔板,隔板中部开设有将预沉淀区和生物反应区连通的通道;所述 预沉淀区侧壁设有进水管,预沉淀区侧壁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生物反应区侧 壁设有出水管,生物反应区内置有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气提装置,气提装 置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提装置包括气提装置框架,气提装置框架设有气提隔 板,气提隔板将气体装置分隔成气提区和清水区,气提区和清水区底部相通; 所述气提区中心设置有空气提升器,空气提升器距离池底0.3~0.5m,空气提升 器外侧安装有填料层,空气提升器内置有将外部空气输入气提区的空气管,空 气管底部开设有扩散孔;所述清水区底部设有便于污泥滑落的斜坡,斜坡与水 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40~60°,清水区侧壁开设有与出水管连接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提升器包括扬水管,扬水管顶端连接有溅水盘,溅 水盘上垂直安装有呈辐射设置的导流板,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开设有多个布水 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提装置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提装置通过支撑腿固定安装在污水处理池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提装置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 合理,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氨氮的效果,净水效果好,本设备运行稳定、 维护管理方便,能较好地适应小规模污水处理排放要求,具有基建投资低、 运行费用少、节能降耗明显等优点。
池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个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及兼性厌氧塘于一体的多极折流式消化系统。
粪便经格栅去除粗大固体后,经沉沙池进入前处理区1,在这里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并逐步向后流动,生成的污泥悬浮固体在该区的后半部沉降并沿倾斜的池底滑回前部,再与新进入的粪便混合进行沼气发酵。清液则溢流入前处理区2,在这里与粪便以外的其他生活污水混合,进行沼气发酵,并向后流动经过厌氧滤器部分,附着于填料上生物膜重点细菌将污水进一步进行厌氧硝化,再溢流入后处理池。
前处理区1和前处理区2都是经过改进的水压式沼气池,后处理区为三级折流式兼性池,与大气相通,上部装有泡沫过滤板拦截悬浮固体,以提高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