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的我还不知事,仍记得看到黑白电视机里播放一部电影,虽看不懂,却仍被吸引,念念不能忘。于是在成长的过程里,有了一个情结:要找到这部电影,再重新看一遍。
今天找到了它,是1991年发行的由三毛编剧的台湾文艺电影。在一股莫名的情绪下,我静静展开浸渍在多年回忆中的声色光影。
一开始就是尖锐的疼痛和悲凉。她被禁锢了,追求自由和情感而不得,挥洒过血与泪后,开始用文字描述无爱的绝望。
那个年代的电影里的男性温润,女性灵动。笑容纯真,举止率性。和现在娱乐至死市场至上金钱无敌不同。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的是清淡的颜,从容的声,恣意谈及梦想与情感,忘情挥洒喜与悲、笑和泪。
她踩着他的脚背,他们跳舞。留声机里放陈淑桦的《滚滚红尘》。那一刻我哭了。哭她支离破碎的前尘旧事,哭我这么多年来雨打浮萍的缘。她痴痴的把红披巾裹住他们俩,那时的她还不知道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而我已觉得爱情在光阴里飘零似风中叶,又如苍白脆薄的纸,透出希望的光,好容易抓住了,一用劲就破。
太多的错忤,传统,身份,政治,时间和空间。他离开了,她的生命迅速降温,褪色。闺蜜在病榻前为她招魂:“韶华,回来吧!韶华,回来吧!……”她在床上似海中孤舟,挣扎其中,海是无垠的思念。
他给予她的一点温暖,赋予她生命的鲜活,家的含义,然而又有哪个男人担得起如许清高孤傲的寄托?她千里迢迢来印证他发过的誓言,却看见他对新人说熟悉的情话。她毅然决然的与他断绝关系,永不再见。但他给过她一个梦,在一起时的无数大小深浅的琐细物事光影,铭烙在她的记忆里,文字里。
幻灭时,她如死尸般,蜷缩在冰冷和黑暗里等待愈合,忘了吃睡与时间。闺蜜来看她,她终于说话,恢复神智。她们笑着哭了,相拥作一处。
“一个女人,找到她心爱的男人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说完这句,闺蜜挣脱她的挽留,义无反顾的跟随抗日男友去赴死。“我们永远在一起了。他把他的心交给梦,我把我的心交给他。”闺蜜在她的梦里说。
再次街头邂逅,时间已令他们改头换面,情未变,心已冷。他说:“跟我走吧,再给我一次机会。”她悲痛的答:“太晚了。”看见他在人群里用口型说出那三个字,她全身一震,彼此眼角眉梢仍是旧情意,命运还是无情的将他们冲散。她不再为一点天真的寄托漂泊,而是把自己交付给配不上却始终守护跟随的男人。码头上,阴霾的天空风起云涌,夹着灰尘和硝烟的风吹乱她的发,挤在送行的人群里她的脸上百味杂陈。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四十年后,耄耋之年的他回大陆寻找她的线索。没找到人,她只留下一本书。最后的镜头,他在茫茫雪地里踉跄而去。这个结局很好,离别是命中注定。电影浓墨重彩淋漓尽致的演尽了人生中聚散悲欢生死爱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