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序号
技术名称
工艺路线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适用范围
技术
类别
1
城市污水生物膜强化脱氮多级 a/o 工艺
在各级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填料强化脱氮, 原水分别进入各级缺氧区,污泥回流到系统首端, 无内回流设施。第一级缺氧区利用原水碳源对回流污泥的硝酸盐氮进行反硝化,同时进行短程反硝化实现深度脱氮,然后,污水流入第一级好氧区进行硝化。以后各级以此类推。出水经二沉池
后达标排放。
进水 tn45mg/l~60mg/l, 氨氮35mg/l~50mg/l, cod130mg/l~250mg/l;出水 tn≤15mg/l,氨氮​≤8mg/l,cod≤50mg/l。
过程优化控制有效利用污水中的碳源,采用短程反硝化产生亚硝酸盐,为部分厌氧氨氧化创造条件,实现深度脱氮。
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新建与升级改造
示范技术
2
城镇污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脱氮与优化调控技术
采用综合调控提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系统的污水脱氮效率:调控进水方式、搅拌时段等提高负荷;增加主反应区末端至预反应区的污泥回流系统,充分利用原水有机碳源;投加悬浮填料强化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有效富集,提高工艺脱氮效率。
进水 tn25mg/l~35mg/l, 氨氮15mg/l~25mg/l, cod150mg/l~200mg/l;出水 tn<10mg/l,氨氮<1mg/l,cod<30mg/l。
采取沉淀与滗水阶段持续进水、曝气阶段不进水的间歇进水模式,在搅拌和曝气阶段开启回流系统,投加悬浮填料
等综合措施提高 sbr脱氮效率。
采用 sbr及其变型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与升级改造
示范技术
3
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中碳、氮等污染物经设备内培养的高浓度兼性复合菌群分解代谢去除后,再经膜分离后达标排放。
进 水 cod≤250mg/l , bod5≤150mg/l, ss≤150mg/l, tn≤40mg/l, 氨 氮 ≤25mg/l, tp≤4mg/l;出水 cod≤50mg/l, bod5≤10mg/l , ss≤10mg/l , tn≤15mg/l, 氨 氮 ≤5mg/l,tp≤0.5mg/l。
在单一反应器中利用特殊菌群实现碳、氮同步去除,剩余污泥少,过程智能控制。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推广技术
序号
技术名称
工艺路线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适用范围
技术
类别
4
mbr 集成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经格栅和调节池后,依次流经缺氧池、好氧池、mbr 膜池和脱氮及除磷滤罐处理。污水在缺氧池与膜池回流液混合进行脱氮,在好氧池降解有机物,随后进入膜池实现泥水分离,清水进入脱氮及除磷滤罐进一步去除tn和tp后达标排放。
进 水 cod≤350mg/l , bod5≤180mg/l,ss≤200mg/l,氨氮 ≤35mg/l , tn≤50mg/l , tp≤6mg/l;出水 cod≤30mg/l, bod5≤6mg/l, ss≤5mg/l,氨氮≤1.5mg/l,tn≤15mg/l,tp≤0.3mg/l。
针对 mbr 出水利用高效专性无机化能自养型细菌强化脱氮,利用特殊材料,吸附去除水中磷酸盐,脱氮除磷效果好。
生活污水处理
推广技术
5
厌氧- 缺氧- 好氧-纤维束膜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经格栅和调节池后,经厌氧折流板(abr)﹑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反应器(mbbr)﹑沉淀、纤维束膜生化反应区处理,实现有机污染物和氮、
磷、ss的去除。出水经消毒后部分用于纤维束膜反冲洗,其余达标排放。
对于典型村镇生活污水,bod5去除率≥90%,cod去除率≥90%左右, 氨氮去除率≥90%,除磷率≥80%, ss去除率≥90%。
以 mbbr、abr 为核心生化处理工艺,辅以生物纤维束膜的过滤和生物
降解的双重作用,污水处理效果好。
村镇生活污水及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推广技术
6
聚乙烯固定床组合式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经格栅、调节池后进行水解酸化,然后自流至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高/低负荷两级反应舱,通过间歇性曝气,实现好氧厌氧环境交替,达到脱氮目的,再通过定期排泥除磷,出水达标排放。
进 水 cod≤500mg/l , bod5≤250mg/l,氨氮≤40mg/l, tn≤50mg/l , tp≤5mg/l , ss≤200mg/l;出水cod≤50mg/l,bod5≤10mg/l,氨氮 ≤5mg/l, tn≤15mg/l,tp≤0.5mg/l,ss≤10mg/l。
采用聚乙烯罐体、聚烯烃类立体网格填料、高/ 低负荷两级反应舱提高生物脱氮效率。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推广技术
​7
生态型下沉式再生水厂集约构建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污水依次经过预处理单元、多级 ao生物膜工艺、矩形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等工段达标排放。系统中包含污泥低温干化、水源热泵、自然采光等节能技术。
进水 cod≤ 300mg/l, bod5≤ 150mg/l,ss≤250mg/l,氨氮≤30mg/l,tn≤45mg/l,tp≤5mg/l; 出水cod≤30mg/l,bod5≤10mg/l,ss≤10mg/l,氨氮≤5mg/l,tn≤15mg/l,tp≤0.5mg/l。
采用组合模式建设下沉式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 融合构建生态综合体。
新建和改扩建的下沉式再生水厂
推广技术
8
富藻水磁捕处理技术
富藻水与磁捕剂、助凝剂形成磁性蓝藻聚集体, 进行藻/水分离。磁种经回收器分离后回用,藻泥经脱水减容后处理处置。
藻细胞去除率≥85%,cod 去除率
≥60%,ss 去除率≥90%,tp 去除率≥90%,磁种回收率≥75%。
该技术基于藻华胶体动力学与磁学原理,可实现富藻水的快速处理,
应用机动灵活,磁种可重复使用。
富藻水处理
示范技术
序号
技术名称
工艺路线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适用范围
技术
类别
9
污水处理厂精确曝气与智能加药节能降耗控制技术
该技术将“前馈-反馈”曝气控制系统与提升泵、加药等单元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了覆盖主要工艺单元的全流程控制系统,实现节能降耗。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项目进行选择组合。
出水 tn<15mg/l,氨氮<5mg/l, tp<0.5mg/l。降低曝气量 10%~ 15%,降低加药量 15%~20%。
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离散控制模型,形成了包括泵站优化编组、精确曝气、除磷加药和反硝化碳源投加的全套自
动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运行和节能降耗
推广技术
10
污水生物处理精细化运行管理技术
测试设备(污水处理智慧工作站)从生物处理单元(一般为曝气池末端)采集一定量污泥,对污泥中微生物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污泥系统运行状态并将结果传送到云端专家系统诊断,再将运行方案推送给用户,指导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行
操作。
辅助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
建立活性污泥运行状态的量化表征方法及云端专家诊断系统,实现准确、快速、定量判定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
态。
各类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系统
推广技术
11
高浓度有机废水内循环厌氧处理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颗粒污泥及回流泥水在反应器底部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实现有机物降解;泥水混合物则回流至底部混合区实现内循环;出水经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第二反应室实现固液分离, 上清液外排,污泥返回第二反应室污泥床;沼气从反应器上部导出,经脱硫、脱水处理后可用于
发电。
cod 去除率≥85%,bod5 去除率≥ 90%。
二级三相分离器组合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倒 v 型三相分离器设计有利于污泥快速沉淀到反应区,使反应区保持较高污泥浓度。
酒精、食品、酿造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推广技术
12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入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出水进入低溶氧大回流好氧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经脱硫、脱水处理后可
用于发电。
进水 cod≤17000mg/l,出水 cod
<500mg/l。沼气甲烷含量>60%。
结合外循环颗粒污泥厌氧技术和大回流低溶氧好氧技术,提高了处理负荷和效果。
食品、酒精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示范技术
13
难降解有机废水电场强化水解酸化处理技术
难降解有机废水通过物化预处理后进入施加有外电场的生物水解处理单元提高水解酸化出水可生化性。
废水可生化性提高 30%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