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中,对于一些程序规定了期限,这是为了避免造成诉讼程序的拖延,浪费司法资源。那么什么是期间法定?如何理解期间的法定或约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期间法定
法定期间,又称“不变期间”。是指由法律直接作出规定的诉讼期间。特点:期间的长短在法律条文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它既不能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也不能由法院予以变更。例如:当事人不服一审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不服一审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对于法定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必须遵守,违反了法定期间,就将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如果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完成应当完成的诉讼行为,就会丧失进行这种行为的权利。例如:当事人超过了15日或10日的期限,就会丧失上诉权。人民法院如果不遵守法定期间,就是违法,可能导致判决无效,引起上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决的法定后果。
二、如何理解期间的法定或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期间的计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规定,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
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期间是什么
期间是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或者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或者审理民事案件应遵守的时间。比如立案的期间、提交答辩状的期间、上诉期间等。
三、法定假期主要有哪些
(一)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春节3天,元旦1天,五一节1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国庆节3天。
(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五四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将在工作日补休;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休。
对于期间的规定,不同的事项都是不一样的,法定期间是不可以改变的期间,除非是有法定的事由。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什么是期间法定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