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中美联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

11月16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实验室”)强强联合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共同建设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high-resolution earth system prediction, 简称ihesp)”在海洋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签约仪式,海洋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副校长迈克?贝内迪克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瑞尔出席活动并致辞。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异加剧了热带气旋、热浪、冬季风暴、洪涝等天气事件以及海平面上升,导致人类疾病率、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农业、能源使用、工业活动、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可持续发展,造成经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依托超高性能计算机和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准确而又精细化地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是面临的重大前沿科技挑战。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者”,“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海洋实验室积极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携手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建立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聚焦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多尺度地球系统预测模拟框架,在及区域尺度上提供可靠数据,为科学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吴立新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洋实验室作为体现意志、承担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前沿性、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的综合性海洋科研中心,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化网络,汇聚起国内外海洋领域的磅礴力量,加强*对未来面临的挑战的应对能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海洋治理体系变革,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瑞尔也对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在开展准确而又精细化地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工作的重要作用表示高度肯定,他表示,高分辨率海洋与地球系统模型能够推进对环境变化风险及影响的认识,包括季节至年代际尺度上的气候变异相关现象,从而能够帮助世界各国制定应对策略。尤其是区域尺度上的气候信息,政策制定者及利益相关方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些方面,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将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对世界范围内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强强联合,推动高分辨率海洋与地球系统模型的革新性发展据介绍,海洋实验室、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都是世界水平。吴立新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海洋实验室是中国海洋领域获批试点运行的实验室,推动建设突破型、型、平台型一体的大型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具有海洋研究领域快的计算平台,未来还将建设e级超算平台;在海洋模式研发、上层海洋混合、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具有优势。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气候模式的发展,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是全美好的大学之一。这次三方的携手,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主任高度评价此次强强合作,他表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的成立,将大力推进地球系统科学及相关预测,通过汇聚三家共建机构的专业优势,将有效推动高分辨率海洋与地球系统模型的革新性发展。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副校长迈克?贝内迪克盛赞此次合作,在致辞中,他表示“德州农工大学在过去140年的历史中,通过学术协作,发展青年教育事业,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通过知识造福德克萨斯州、美国乃至世界的人民。今天,德州农工大学与海洋实验室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共同推进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领域的研究,这是教育的合作,是科学的合作,也是中美两大文明的合作。”这是中美合作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是海洋实验室海外协同创新机构之一,在美国、青岛两地建设。该研究中心是海洋科研力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成果,将会成为实现共赢的典范,成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平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张平教授对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该实验室建成后,该研究中心将面向单个无法独立解决的、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集聚更多智力,有望成为世界地球系统模拟预测研究的中心。吴立新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原则,海洋实验室还将携手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合作建立五个海外联合研究中心,逾百个开放工作室,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打造的综合性海洋研究中心。瞄准精细化预测创新研究,搭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张荣华教授是海洋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的研究员,*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热带尺度气候变化模拟预测研究。此次,海洋实验室强强联手共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联合实验室,聚焦前沿,发展,主导人类气候变化预测研究,让张荣华教授非常振奋。他表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一个创设性的举动,这个实验室将主要开展地球气候系统未来变化的精细化预测创新研究,增强对地球系统内部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准确评估变化的影响和风险,为科学应对变化贡献智慧,提供治理方案。关于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联合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自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格克汉介绍到,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的设立目标是促进高分辨率海洋及地球系统模型开发,促进高分辨率海洋及地球系统模拟和预测,增强对地球系统内部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今后五年的具体科学目标包括实现海洋中尺度涡及热带气旋分辨率尺度的气候现状集合反演和变化预测,评估和量化中尺度涡及其与大气和海冰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异/变化、气候预测/可预测性的影响,为次季节至年代际尺度高分辨率和区域地球系统预测开发新一代的*模拟框架。坚持开放科学与合作创新,构建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是海洋实验室第二个海外中心,也是海洋实验室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在2017年5月,海洋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的“南大洋研究中心”已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投入运行。此外,海洋实验室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备中。海洋实验室还将建设北极研究中心和逾百个开放工作室。按照“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原则,海洋实验室将携手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合作建立若干个海外联合研究中心,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打造的综合性海洋研究中心。当被问及为何要开展布局、在世界范围内组建多个海外研究中心时,吴立新主任坚定的表示,当前,海洋创新要素流动活跃,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流动日益加快,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海洋科技创新合作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开放科学与合作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合作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资源、提升我国在价值链位置中的贡献力越来越突出。海洋实验室作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科技力量,必须坚持按照“视野、主动作为、以我为主、聚焦重点”的思路,面向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面向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坚持高起点,突出大科学,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化战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网络的海外支点建设。海洋实验室、多层次、立体化的海外科研布局已悄然形成,在世界范围内,联合多家海洋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工作也已拉开序幕。我们期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将通过集聚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施优良创新,获取成果,尽快成为世界气候变化模拟预测研究的中心。促进和支撑我国深入参与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未来地球(future earth)”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计划,主导发起气候变化研究大计划,为科学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贡献中国的智力,帮助我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海洋科技和气候变化创新治理的中心。编辑点评预测的成果需要合作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海洋实验室是中国海洋领域获批试点运行的实验室,目前具有海洋研究领域快的计算平台,未来还将建设e级超算平台;在海洋模式研发、上层海洋混合、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具有优势。预测气候是*关注的主题,而许多没有能力做精细化的气候预测,因此ihesp的研究成果将面向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标题:“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成立 中美联手应对气候变化)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