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与其它亚热带水果相比,对环境条件尤其是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更严格,因而荔枝的挂果产量状况除与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有关系外,还与气候变化情况有关。在自然条件下,目前,我们对气候的变化还不能进行人为调控,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处于更佳状态,从而夺取更好的产量水平。(一)提高种植质量,高标准建园
1、选好园地。 荔枝高产栽培应选择地势开阔、坡度在30 o/以下,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有机质含量1%以上,并具有水源的丘陵或坡地,作为开发种植园较为理想。
2、搞好规划。= 对选定的园地,要认真搞好品种选择,分区、道路、排灌系统、肥料基地、防护林及辅助建筑等的规划工作,以利对果园实施规范化管理。
3、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山地以行株距为6×5米 —— 5×4米,每亩植20—30株为较合理的密度。
4、挖大穴,下足基肥。对在丘陵地上开垦建果园的,按种植的行距规格、开成等高梯田带或等高壕沟。然而按选定的株距定点挖种植穴,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1米,并每穴下足不少于50公斤的垃圾肥、绿肥、厩肥及猪牛粪等沤制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5、选用壮苗。“苗好一半树”,壮健的苗木,定植后恢复生长快,成活率高,树冠扩大快,易培养早结丰产的树冠结构。壮苗的基本要求是:枝干光滑,无病害,无机械损伤,叶厚色绿,根多新色,对圈枝苗,苗茎粗要1.5厘米以上,有2—4个分枝,苗高50厘米以上,发根2次以上根色新壮健,泥团与苗木不松动;对嫁接苗,要求苗龄一年半左右,主干茎粗1 厘米以上,有3—4个分枝,嫁接口起高度在40厘米以上,嫁接口愈合好,且平滑不突出或不成瘤状。
6、细心定植。定植时,在已下足基肥的定植穴中先回上大半坑土后,再种上木苗,一手拿苗,一手轻轻回细土,回土以盖至根部上2厘米左右,淋足定根水,然后继续回泥,并在回土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时,进行起成树盘,再盖上茅草或茎萁草保湿,苗旁立支柱,防风吹摇松苗造成死苗,定后晴天每隔3天淋一次水,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渍,3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补种。
(二)幼龄期的管理
目标:在提高成活的基础上,增加根量,扩大根子生长范围并增加绿叶层,培养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骨干枝、扩大树冠,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
1、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 土壤施肥在定植后一个月即开始,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宜掌握“一梢二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正常生长。当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淡绿色时,施第二次肥,促使枝梢迅速转绿、提高光合效能、增粗枝条、增厚叶片。当有新梢转绿后施第三次肥,加速新梢老熟、缩短梢期、利于多次萌发新梢。施肥量视土壤性质、幼树大小而定,定植后树小根少,每株每次约施复合肥25—30g、尿素20—25g、氯化钾15—20g、过磷酸钙50—75g,单独施或混合施,混施时份量酌情减少。第二年起施肥量相应提高,比上年约增40—60%。此外,根据树体生长情况,枝梢生长迅速期,可增喷叶面肥,常用有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3%—0.5%、硫酸镁0.3%—0.5%、硼砂0.02%—0.05%、硼酸0.05%—0.1%、硫酸锌0.1%—0.6%以及1%—3%过磷酸钙浸出液。
2、灌水、排水幼年荔枝根少且浅,受表层土高水分的影响较大。一年生荔枝幼树常发生“回枯”现象,尤以定植后已萌发一、二次新梢又放松了水分管理的圈枝苗,“回枯”更为严重,故旱天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天防止树盘积水。
3、松土、改土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才能促进根系发育。幼龄果园的耕作,多数结合间作进行,一年松土除草六、七次。从第二年起,丘陵山地荔枝果宜行深翻,结合施入有机质肥扩穴改土。水位较高荔枝园,应注重客土培土,加厚土层。
4、间种和地面覆盖幼龄和青年荔枝园,应充分利用空间间种、套种。土壤覆盖可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覆盖方法可种绿肥和生草,旱季收割后盖于土面,或埋于根际土层。死物覆盖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上培薄土。
5、整形修剪幼年荔枝树。整形修剪着重培养3—4条主枝,使其着生角度合适、分布均匀。修剪原则是宜轻不宜重,主要剪除交叉枝、过密枝、弯曲枝、弱小枝,以及不让其结果的花穗,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可剪可不剪的枝条暂时保留。修剪时期在新梢萌发前进行。整形修剪可用剪枝、摘心、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
6、防寒护树。冬季如气温降至—2℃以下,将受冻害,尤其幼树发梢次数多、停止生长晚、寒冷来临之前枝叶未充分老熟,抗寒力低。可及早促使末次梢充分老熟,防止11月以后萌发冬梢;幼树树冠顶部用稻草遮盖防霜冻;荔枝园堆积草皮树叶,根据预测,霜冻来临前熏烟防霜;用绿肥、作物枝叶或垃圾覆盖于根系生长范围的土面,其上再盖薄泥。
(三)结果树的管理
1、科学施肥。6根据近年对荔枝矿质营养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产100公斤鲜果,全年需施肥量为:n1.6—1.9公斤、p2o51.2—2.0公斤,k 2o2.5—3.5公斤。
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①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花穗发育、改善花质、提高坐果率、延迟春季老衰退,此期氮、磷、钾约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磷占25%—30%。②壮果肥:花谢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③采果前后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约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和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如用0.3%—0.4%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0.03%—0.05%复合型核苷酸,0.05%—0.1%硼酸,0.02%—0.05%硼砂,0.3%—0.5%硫酸镁。
2、中耕和松土: ①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cm,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cm。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②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约6—10cm。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土层积水缺氧伤根。③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深0—70cm,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
3、灌水和排水。水分管理原则上应按关键物候期掌握以下几点:花芽分化前期土壤要较干燥,后期适量供水,以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开花期宜少雨多晴,久旱应灌水;果实发育期应保证水分供应,成熟期注意排除果园水;秋梢萌发期遇旱要灌水促梢壮梢。
4、培养壮健结果母枝。良好的结果母枝是夺取丰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结果母枝的要求:
①粗度:早熟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白糖罂,成熟秋梢中产粗度达0.45cm以上为佳;中、迟熟品种如糯米滋、新丰黑叶,以0.4cm以上为佳。枝梢纤弱,开花坐果不良。
②长度:依品种、梢次、树势而异,早熟种或枝梢疏而长的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等以一次梢15—20cm,二次梢总长25—35cm为宜。中、迟熟品种如新丰黑叶、糯米糍等以一次梢12—18cm,二次梢总长20—25cm为宜。老弱树枝稍偏短,青壮年树枝稍梢偏长,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挂果量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秋梢叶片:生长正常,数量多,充分老熟,叶果比一般为4—4.5:1。
④秋梢老熟后不再萌发冬梢。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促使秋梢适时萌发,具体放梢时间依地区、品种、树势而定。
5、控制冬梢。促进花芽分化冬梢一般都不能成花或结果不可靠。冬梢的萌发与树势、基枝的老熟程度和气候条件有关,生长状态也较为复杂,因而要根据其生长状况及气候条件分别处理。萌发时期较早、其时气温较高,或枝梢壮健的,在南部地区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老熟,反之应加以控制。
其方法:
①药物控冬梢:常用药物有40%乙烯利0.08—0.16%、98%b 9-.1—0.12、或400—500毫克/升乙烯利和低浓度b 9 混合液。
②深松土、断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