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特点
幼虫为专主寄生,专门为害许多品种的荷花实生苗,每一浮叶常数十头至数百头幼虫潜食叶肉。不为害睡莲和王莲。为害浮叶,不为害离开水面的立叶,大发生时荷花的浮叶100%受害,叶面上布满紫黑色或酱
为害特点
幼虫为专主寄生,专门为害许多品种的荷花实生苗,每一浮叶常数十头至数百头幼虫潜食叶肉。不为害睡莲和王莲。为害浮叶,不为害离开水面的立叶,大发生时荷花的浮叶100%受害,叶面上布满紫黑色或酱紫色虫斑,四周开始腐烂,致全叶枯萎。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5mm,浅翠绿色,头小,复眼中部褐色,四周黑色,中胸特发达,背板前部隆起,后部两翼各具黑褐色梭形条斑1个,小盾片上有倒八字形黑斑,前翅浅茶色,最宽处有黑斑,外缘黑斑不规则,触角羽毛状14节,基部褐色.前端黑褐色;前足胫节黑色,腿节先端有一段黑色,腹末端5、6节背面前缘具褐斑。
幼虫:体长10~11mm,黄色至浅黄绿色,头褐色,触角5节,口器黑色,头部有一部分缩在前翅内,中后胸宽大,下唇齿板粗状发达,大颚扁,呈锯齿状;腹部圆筒状,分节明显,足退化。
蛹:长4~6mm,浅绿色,复眼红褐色,蛹前端、尾部具短细白绒毛,前足明显游离蛹体蜷缩在胸、腹前。
生活习性
年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大部分地区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在浙江一年中成虫于4~5月、9~10月有两个高峰,幼虫于4月至11月底为害。11月下旬幼虫逐渐进入越冬中。幼虫随枯叶沉在水底越冬,翌年把卵产在浮叶边缘水中,初孵幼虫从叶背面蛀入,潜食叶肉,虫道初线状,后呈喇叭状,并出现紫褐色斑块,每1只幼虫有单一虫道,幼虫蠕动把粪便堆在虫道两侧,每只幼虫可取食1.5cm2,老熟后顶破头部前方的浮叶上表皮为羽化孔,后吐丝作茧化蛹。幼虫需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当浮叶高出水面时,幼虫迅速转移至水中生活或化蛹。各虫态发育历期因温度而异,当气温、水温20℃时,成虫寿命3~5天;卵期3~8天;幼虫期14~17天;蛹期3~7天。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白天栖息不动。成虫交尾后于夜间产卵于浮叶边缘水中。卵块胶体状,具很强粘着力,每个卵块约有卵210~230余粒。卵块经4~5天孵化完毕。老熟幼虫化蛹时,以丝腺在潜道内作茧,蛹包于其中。蛹成熟羽化时,用头将潜道前方的上表皮顶破而飞出。成虫羽化飞出后随即交尾,交尾后即可产卵。
防治方法
(1)摘除有虫道浮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该虫能随种苗带土、种茎进行远距离传播,不要从有该虫地区引种茎。
(3)发现浮叶有虫道时,喷洒35%卵虫净乳油1500倍液或50%蝇蛆净粉剂2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至于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对该虫无效。
(4)发生轻的可把浮叶支撑起来,离开水面,翌日虫道开始干缩,大多数幼虫只好转移,有的死在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