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茶中茅台”(1)

贵州“茶叶”生产的优缺点
贵州有好喝的,人们会一下子想到贵州茅台,很少会有人想到贵州茶叶。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这样的:截止到2017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700万亩,总产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贵州茶叶已经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贵州省2015年制订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等27项地方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2017制订贵州绿茶等33个省级地方标准。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严格把控茶叶质量安全,加速成长为中国绿茶加工中心。
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就在贵州,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但也同时也是驰名海外的产茶大省.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中国绿茶主要产区。笔者不惮才疏识浅,这次对贵州茶树、茶叶及茶叶市场略做一些分析。
贵州地区具有“高海拔、寡日照、低纬度、多云雾”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可以说,贵州是茶树生长的乐土。高海拔,决定了气温较低。但气温太低了对茶树不利,贵州又偏偏低纬度,决定了气温不会太低,有太阳来升温且升温较快,还能提供充足的光照。茶树需要光照,但光照太强又对茶树不利。贵州偏偏又是山陡岭峭之地,也就是说海拨的梯度变化较大。这种海拨梯度较大的地方往往山路艰险。我国南方有三个省份是这种海拨梯度变化较大的地形,都是出了名的路不好走的,同时也都出好茶,即蜀道难,闽道难,黔道难。这种陡峭的山地,易多生云雾,从而寡日照。茶树在这有光而不强,有风而不闷,有雾而不燥,高爽而不寒的舒适环境中,能自然舒展,生长茂盛。
贵州山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在这里采下的茶叶有许多优点,比如同一季节,要比其他省份产地的嫩一些,因为高山云雾寡日照。即便时节已经是五月底,完全进入了夏日,其他地方采下的夏茶制成的茶叶通常苦涩味较重,贵州茶则不那么苦涩,依然保留了春茶的味道。春天采的贵州茶更是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能制出高品质的绿茶。
一片茶的树叶,长在茶树上,如果没有人工采下,永远只是一片树叶,并不会变成茶叶。真正“茶”的“出生”,是在“人”的参入过程之后,把“木”上的“草”摘下,又在人的加工下,才变成了“茶”。所以说,“茶,人在草木间”,这句话不光可以理解为人在草木间欣赏自然,也可理解为人在树木间做了一项创造性活动,把草与木做一分离,通过采摘将茶变成了茶叶,从而进入人的生活世界。
采茶的时间,也可以看做是“茶叶”出生的时间。万事万物的出生时间非常重要,茶叶也一样。贵州适合茶树生长,但茶树好并不完全能代表茶叶好,贵州的茶叶生产就有一个缺点,若遇阴雨天气,制成的茶叶茶性较为寒凉,这个缺点的形成原因,恰好也是因为贵州“天无三日晴”的特殊气侯表现。
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记载:“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采茶当天,有雨是万万不能采的。晴有云也不可采,就是说即便雨停放晴了,若天有云,还是不能采茶。如果完全按这个标准来采茶,在贵州就只能眼看着茶芽、茶青变大变老。因为贵州阴雨天太多了,晴天反而较少。如果遇上阴雨天,茶叶则会有寒气,制成干茶,茶叶茶性还是较为寒凉。只有采摘时选择晴天,方能制成精品佳茗!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