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协商不成的,自然会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我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时效究竟有多长呢?接下来由小编将带来关于物业诉讼时效多长时间的法律知识,请大家阅读并了解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章。
一、物业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二)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通过上述方式向业主发出请求,诉讼时效中断,那么物业管理费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3年。
物业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超过诉讼时效的就不能够再进行追诉了。物业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决,也可以找当地的房管部门申请解决,最好还是协商解决比较好。
二、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条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三、物业管理资质有哪些
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即可。
《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诚信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面向所有住用人提供的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
(1)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2)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3)环境卫生的管理;
(4)绿化管理;
(5)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工作;
(6)车辆秩序管理;
(7)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8)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物业管理产生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其受损害的权利不予保护。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物业诉讼时效多长时间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律师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