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风风雨雨,七十载励精图治。
根据*发布的《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建国7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2018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175倍
中国的塑料加工工业,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一路高歌前进。历经数代人的奋力拼搏,中国已成为塑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今日,我们根根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在其30典上发布的《中国塑料加工业三十年发展报告》编辑整理,以数据说话,回顾总结中国塑料加工业的发展成果。
“中国塑料产业链高峰论坛暨中国塑协成立30典”系列活动于9月16日-18日举行,共有630人参会,盛况。
起步增*:引进+自产+出口
1921年:20世纪初叶,我国上海开始有了塑料制品的生产。当时,德商礼和洋行将赛璐珞片及其制品输入我国。一些手工业作坊将赛璐珞片制成装饰品出售,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开始起步。
1949年:全国总产量仅200余吨,生产大多集中于上海、广州等沿海和沿江城市。主要手工业作坊式生产,主要原料依赖进口,产品品种较少,应用范围有限。主要产品为电器零件、纽扣、文具等。
1953年:已故*院士的徐僖教授徐僖主持建成重庆棓酸塑料厂,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塑料工厂。作为我国早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徐僖被尊称为“中国塑料之父”。
1956年:塑料工业被纳入计划,塑料制品产量逐年上升。1957年为1.4万吨,1970年32.8万吨,1979年达到94.8万吨。产品由热固性酚醛制品为主发展到以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四大烯的热塑性塑料为主。制品包括日用、农用,1979年引进日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工业用,塑料包装材料得到了大力发展,工业用塑料管、板材也有较大生产规模。
1963年:开始出口。自1963年开始出口以来,塑料制品出口逐渐增加,出口换汇额到1979年增加到7900多万美元,出口量大的品种是塑料拖鞋。
1989年:中国塑料加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反映在产品产量增长上,也反映在产品品种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上,出口创汇能力的增长尤为明显,1978年的产量为92.2万吨,1988年猛增至354.2万吨,跃居*6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提升了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地位,1989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达到30万吨,创汇额达到5.91亿美元。
经过建国以来40年的发展,到1989年,我国塑料原料生产已小有规模,形成了合成树脂产量名列*13位、塑料制品产量位居*6位的塑料工业体系,塑料制品品种齐全,数千家塑料制品加工厂遍布全国,产品应用范围广泛。
高速发展期:从量变到质的飞跃
自1989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塑协)成立至2019年间,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为两位数。
2012年开始,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30年间,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
01——1989年至2000年:高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塑料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居轻工*。具体表现为制品总量高速增长、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以及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 制品总量方面
从1989年的352.5万吨到1997年的1534.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0.18%;
1989年-2000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及增长情况。(注:1998年开始,我国塑料制品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统计对象调整为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1996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574.2万吨,仅次于美国,跃居*二,成为塑料制品生产大国。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已经与钢铁、木材、水泥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和地区塑料制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 产业规模方面
1988年工业总产值148.80亿元,居轻工第3位;2000年达到1866.36亿元,居轻工第二位,仅次于食品加工业,是1988年的12.54倍,年均增长达23.46%。
塑料制品行业加速对外出口步伐,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快速增长。1989年塑料制品出口量为30万吨,出口额为5.91亿美元。
到2000年,塑料制品出口量510.5万吨,出口额52.3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94%;进出口贸易总值91.23亿美元,贸易顺差13.51亿美元
1989-2000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情况。
本时期,一些企业开始走出拓展市场,到境外投资设厂,从产品出口转为与当地合作生产,同时出口成套设备。
· 产业结构方面
农用塑料薄膜(大棚膜、地膜等)、塑料节水器材、建筑用材如塑料管和塑料型材门窗作为重点推广对象,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例如,*提供的资料表明,1998-1999年全国农地膜实际消费量合计为110万吨,居世界*。
自改革开放以来20年,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为9.8%,中国塑料工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本时期,一些企业开始走出拓展市场,到境外投资设厂,从产品出口转为与当地合作生产,同时出口成套设备。同时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诞生。
02.——2001-2010年:跨越式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塑料加工业进入跨越发展时期。
· 经济运行方面
到2010年末,塑料制品产量由2000年的1035.8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830.38万吨,十年增长了4.63倍,年均增长18.86%,是我国制造业中发展快的行业之一,居轻工行业位。2004年出口突破千万吨。
2000-2010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2000-2010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0年-2010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出口情况。
2000年-2010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进口情况。
· 消费总量方面
跃居世界*。2010年中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6365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量2.4亿吨的四分之一,超过美国居世界*;人均消费约46kg,超过40kg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2010年中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情况。
中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从2000年的2196万吨到2010年的6365万吨,年均增长达11.23%,塑料消费增长稳定。
· 产业竞争力方面
塑料制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发展快的行业之一;同时,塑料加工企业加速向规模化、集中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与发达的差距继续缩小,由大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
据统计,到2010年末,中国塑料产量已占产量的24%,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21%的比例,跃居位。这阶段的发展整体体现在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升、消费总量跃居世界*及产业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03——2011-2018年:战略发展阶段
2011年以来,塑料加工业开始从量的高速增*进入到质的飞跃提升期,以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的战略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塑料制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逐渐放缓,产品的品种、门类增加,品质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 制品产量方面
到2018年末,塑料制品产量由2011年的5474.31万吨增加的6042.15万吨,年均增长1.42%。
2011-2018年塑料加工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情况。
·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
主营业务收入由2011年的15583.74亿元增加到18061.75亿元,年均增长2.13%。201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23%,规模仅次于全口径食品行业。
2011-2018年塑料加工业主营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 产品出口
稳步增长,到2018年末,塑料制品进出口总额892.83亿美元,出口额由2011年的393.09亿美元增加到694.21亿美元,年均增长8.46%。
2011-2018年中国塑料制品进出口统计表。
· 产品品种方面
不断优化,实施“三品”战略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企业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开发功能多、效用高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明显提高;
逐渐由单一品种、单一功能、低端化向多品种、多工艺、多功能、多用途、化方向发展,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 产业结构方面
行业生产集中度大幅提高,大中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行业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注重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逐渐转变,出口产品由中低档向中产品逐渐转变;注重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绿色、节能、新型加工成型工艺,推广“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塑料加工业支撑和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创新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目前,中国塑料行业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增长近20倍;主营业务收入1.8万亿元,增长120倍;出口超过2100万吨,增长70倍,在铸就世界塑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30年发展成就
三十年来,中国塑料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健康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成为支撑发展全局的重要产业
塑料制品不断创新及性能改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需要,应用已遍布到工业、农业、建筑、家电、信息、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等多个领域,成为支撑发展全局的重要产业。
如塑料农膜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助力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应用农膜进行农作物的覆盖栽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中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 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根据数据统计,2000-2018年,中国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879.47亿元。
近几年,中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约为1000亿左右,占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0%左右,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近2%,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
从1989年到2018年,塑料制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17.86%。从2004年至2018年,塑料制品行业贸易顺差处于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6.70%,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 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以及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等大战略鼓励下,中西部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迅猛,高科技产品行业向市场需求迈进,产业特色区域、贸易特色区域逐步向着中西部区域梯度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塑料制品行业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发展。
2018年,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为60421465.57吨,其中主要生产省区市的产量占比为77.01%,具体分布如下:
04成为吸纳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塑料加工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
据统计,2017年末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5350个,占2017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5369个的4%。
到2018年末,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6230个增加到15571个,年均增长5.22%。
规模以上企业从业年平均人数从2000年的111.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68万人,年均增长9.18%,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就业的蓄水池。
展望未来:从塑料大国发展为塑料强国
随着工业4.0的不断推进以及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塑料工业在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塑料加工业在高质量发展时期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继续以“满足重大战略需求、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以创新驱动为,推进生态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塑料工业将朝着“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智能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加速我国由塑料大国发展为塑料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