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北京大学发表研究成果 开启结构健康监测新时代

近日,超声杂志ultrasonics发表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李法新课题组的题为“a practical omni-directional sh wave transducer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based on two thickness-poled piezoelectric half-rings”的论文(q. huan et.al,ultrasonics,2019(94): 342-349)。该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水平剪切(sh)波压电换能器。它由两个极化相反的半圆环组成,施加环向电场,可方便地激励出各向同性的非频散水平剪切波sh0。这项工作的发表标志着李法新课题组在超声导波检测/监测领域取得地位,开辟了sh波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新时代。论文作者是北大工学院2015级博士生宦强。
图1. 双半圆环sh波换能器及其激励的全向性sh波
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shm)在现代工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管道、板壳等大型结构来说,超声导波监测方法具有传播距离长、定位准确等*的优势。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lamb导波由于多模态、频散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相比之下,零阶sh导波是完全非频散的,而且只有一个位移分量,在计算分析和信号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纯的sh波很难用压电换能器激励出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thompson等已经采用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在平板中激励出较纯的sh波。但emat的大问题是能量转换效率太低,因此必须采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和信号放大接收电路才能工作,其检测距离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导波长距离检测的优势,而且设备笨重无法用于结构健康监测(shm)。无损检测领域学者、英国两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的peter cawley教授在其论文(ieee. uffc., 2011)中指出:“平板中的sh导波和管道中的扭转导波难以用常规的压电换能器激励”。电磁超声领域学者、日本大阪大学ogi教授在论文(ndt&e international., 2012)中评论:“当前sh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数值模拟,原因在于sh波难以用压电换能器激励”。因此,采用压电换能器激励出纯的sh波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这严重制约了sh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李法新课题组从2015年开始从事sh波激励方法的研究,由于在铁电压电领域的多年积累,在三年多时间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研制出三代剪切型sh波压电换能器,可方便地用于sh波的基础研究及检测监测应用研究。
代:面内剪切d36型及合成d36型sh波压电换能器
常规的pzt压电陶瓷由于极化后为横观各向同性,不存在d36面内剪切的变形模式。课题组通过应力诱导铁弹畴变,在pzt陶瓷中开发出d36面内剪切的变形模式(apl2015)(见图2左)。采用d36型pzt陶瓷可以激励出sh波(miaoet al,jap2016),但同时也激励出lamb波。他们改进设计,采用二维反向极化的方法制备了合成d36型压电陶瓷(li, miao,jap2016)(见图2中),它激励sh0波的效果要好一些,但仍然无法激励出纯的sh0波。他们提出对厚度极化pzt陶瓷分割电极、施加二维反向电场的方法(见图2右),可在较窄频带内激励和接收sh0波(huanet al,ultrasonics2018)。这种方法可采用商用的厚度极化pzt,适合实验室研究,但因引线麻烦,不适合大范围应用。
第二代:面内剪切d24型sh波压电换能器
2016年他们提出了新型面内剪切d24模式(图3左),采用d24型压电换能器在平板中激励出单模态非频散的零阶sh波,同时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接收sh波(滤掉lamb波)。这项工作于2016年11月发表在领域期刊smart mater struct,并入选该期刊2016年度23篇亮点论文(highlights)之一(全年540余篇论文)。他们进而采用一对尺寸优化的d24型压电片(图3中),制备出双向聚焦型sh波换能器,适于研究sh波的基本性质和激励大口径管道中的周向sh导波(miao et al,ultrasonics2018)。同时,他们采用指环形d24压电片阵列(图3右),在圆管中激励出非频散的零阶扭转波t(0,1) (miao et al,smart mater struct2017),为长距离管道的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方便可行的技术方案。
第三代:全向型sh波压电换能器
前面的代和第二代sh波换能器均是方向型(十字指向)或双向(聚焦)型,而在板壳结构检测/监测中需要全向型sh波换能器。课题组采用d24型压电片平面圆环阵列合成周向极化(图4左),实现了全向型的sh波换能器(miao et al,ultrasonics2017),其各方向灵敏度偏差约为15%,可接受但不理想。他们进一步提出基于新型厚度极化、厚度剪切d15模式压电圆环12等分的全向型sh波换能器(huanet al,smart mater struct2017)(见图4中),该换能器信噪比高(~24db)、均匀性好(灵敏度偏差6-7%),已经在稀疏阵列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应用验证。相比于基于lamb波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于非频散sh0导波的监测系统具有缺陷定位精度高、信号处理简单、可变频工作等明显优势。然而,这种12阵元的换能器在大规模应用中还是不太方便。
新发表的基于双压电半圆环的全向型sh波换能器,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彻底解决了sh波用于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技术问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导波检测/监测领域的研究格局将发生改变,基于sh波的检测/监测方法将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这种双半圆环的sh波压电换能器同时还是一个的扭转振动换能器,可以在圆棒或圆管中激励出非频散的扭转导波t(0,1),因此必将在超声和振动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上述发展的sh波换能器已经在美国tufts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得到应用,反响很好。相关工作先后获得届和第二届轨道交通结构健康监测研讨会一等奖(2016、2018,均)、中国铁道学会佳论文一等奖(2019)等奖项。
(原文标题:工学院李法新课题组发表sh超声导波换能器研究成果 开启结构健康监测新时代)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