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该怎么写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订立协议的主体。
2.被拆除房屋的位置、性质、建筑面积。
3.补偿安置方式。
4.货币补偿金额。
5.搬迁期限。
6.违约责任。
7.争议的处理。
8.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如果被拆迁多久必须安置
房子拆迁后一般6个月左右能取得安置房。房屋进行拆迁时可以异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进行产权交换,一并需要支付临时安置费、搬迁费或者提供周转用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予以补偿。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三、签订空白拆迁协议的风险
在房屋征收拆迁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政府提供的空白协议让被征收人来签名,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了,签了空白协议的法律风险是非常高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意见,将留有空白条款的合同交给合同相对方,相当于对合同相对方的无限授权,合同相对方在合同空白部分可以填写相应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被征收人签订了空白的安置补偿协议,就意味着可以授权政府在空白处任意填写补偿的内容了,即使不符合当初承诺的补偿标准,被征收人在发现之后诉至法院也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所以,当被征收人签署了拆迁方提供的空白安置补偿协议时,就给自己埋下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被征收人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有证据意识,尽量把跟征收方协商的过程以录音等形式固定证据。万一双方签订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出现任何问题,录音也可以帮助被拆迁人在后续维权过程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