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儿茶酚胺—β受体—camf系统在高血压左室重构中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研究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在高血压心室重塑中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14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ganau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lvmi与rwt均正常,n=26)、向心性重构组(lvmi正常、rwt增加,n=41)、向心性肥厚组(lvmi与rwt均增加,n=28)及离心性肥厚组(lvmi增加、rwt正常,n=39)。正常血压健康男性40例。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技术穗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采用放射性配基(^3h—dha)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βmax);采用蛋白竞争结合法测定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不同左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e、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组血浆ne、e水平增加依次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与camp含量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离心性属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参与高血压左室结构的重建过程。完成机构:[1]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31 [2]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疾病诊治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