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中undo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回滚事务,第二是产生一致性读。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 功能,比如flashback query。传统的undo是通过undo segment来管理的,我们看下面的示例: 事务开始,必须首先在data block中分配itl,itl中记录了事务id(xid),x
oracle中undo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回滚事务,第二是产生一致性读。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 功能,比如flashback query。传统的undo是通过undo segment来管理的,我们看下面的示例:
事务开始,必须首先在data block中分配itl,itl中记录了事务id(xid),xid由三部分内容组成:xidusn(回滚段号),xidslot(回滚段槽 号),xidsqn(序列号),在undo segment header中有一个事务表,记录该回滚段上的事务信息,每个事务都会占据了一个回滚槽,xid对应一个uba(undo block address),表示该事务回滚信息的开始位置。 在上面的例子中,事务分别在t1,t2,t3时间执行了三个操作,更新了三个block中的数据,在每个data block中都存在一个itl,指向undo segment header中的事务表。undo信息分别存放在三个undo block中,undo信息是一个链表结构,而undo segment header中的uba则指向了最后一个undo block,这也是回滚的起始位置。如果事务需要回滚,只需要在undo segment header中的事务表中找到事务回滚的起始位置,然后通过undo链表,就可以依次回滚整个事务。
细心的dba一定会发现,在每个data block的itl中也有一个uba,实际上这个uba是指向了该block对应的undo信息的起始位置,这个uba主要的作用是提供一致性读,因为一 致性读需要通过undo信息来构造一个cr block,通过这个uba就可以直接定位到block的回滚信息的起始位置,而不再需要通过undo segment header中的事务表。
在传统的undo管理模式中,oracle对于undo和data block是一视同仁的,他们都需要首先读入到data buffer中进行修改,并都会产生redo信息,修改的过程大致是:产生undo的redo,更改undo block,产生data的redo,修改data block。总之redo必须要先于数据被记录下来。当数据库发生crash,可以通过redo日志,恢复data和undo block,然后再通过undo信息去回滚未提交的事务,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所以说instance recovery的过程是先前滚,再回滚的过程。
传统的undo管理有弊端,第一是undo信息如果不在data buffer中,必须首先从外部文件中读入;第二是undo的所有变化也必须同时记录redo,在事务提交时被写入到redo log中。oracle提出了in-memory undo的新特性,将undo信息都存放在内存结构中,缓解传统undo管理中带来的开销。
imu在shared pool中分配一片内存空间(imu pool),每个新的事务都会分配一个imu buffer,它相当于一片事物私有的undo buffer,用来记录undo的信息。data block中记录了imu node的起始位置,通过imu buffer中的信息就可以完成一致读,从而大大提升了效率。(这里要澄清一点,我在dump data block时,并没有发现指向imu node的具体信息)。
在imu模式下,undo信息依然会被写入到redo中,理解这点很重要!因为instance recovery需要undo的信息去回滚未提交的事物,使数据库处于一致状态,如果redo中没有undo变化的信息,那么一旦发生instance crash,数据库将有可能处于一个不一致的状态。
事务开始依旧会在data block中的分配itl,并且它依然会指向undo segment header的事物表,但是undo block中的信息并不需要马上写入,这时undo信息是记录在imu buffer中的,这时也不会产生undo block的redo信息。在以下两种情况时,undo buffer中的信息会被写入到undo block中:1.imu buffer空间不足;2.lgwr将redo信息被写入到redo log中时(比如commit),在v$sysstat中可以看到imu flush和imu commit,分别表示以上两种情况,如果你发现这两个值不断增加,代表系统开启了imu特性。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imu中的undo信息依旧会被写入到redo log中,只不过在shared pool中分配了一个private undo buffer,一方面可以在内存中完成一致读的操作,另一方面,undo信息只在必要情况下批量写入到redo log中,保证数据库crash后可以恢复到一致状态。另外,oracle总是会尽可能的保留undo buffer中的信息,以便可以在内存中完成一致读的操作,而且undo信息在写入undo block时,oracle进行了合并处理,减少了undo block的消耗量和对应的redo产生量。
从oracle 10g开始,引入了private redo strands的概念,在shared pool中分配了一个private redo buffer的空间,每个事务产生的redo都放在这里(9i是放在pga里面),每个buffer分配一个redo allocation latch,用来解决9i中redo allocation latch的争用问题。其实imu和private redo strands这个特性是相关的,imu相当于private undo buffer,当redo strand或者undo buffer空间不足时,会发生imu flash事件,将redo信息(包括undo)写入到redo log中。
imu实现复杂,在很多情况下oracle会自动禁用imu特性,比如rac和stream环境。
–eof–
关于imu的资料很少,我也是一知半解。我所获取的信息来自于freepatents上oracle申请的一篇专利《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in-memory transaction logging records》,以及《oracle performance firefighting》中关于imu的内容,tanel poder的《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improvements in oracle 10g and 11g》,以及我自己的实验和思考。
内容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imu,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