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认定

在信息传送快速的时代,我们经常会看到媒体报道的各种案件,其中的刑事案件是更多人较为关注的。那么您知道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认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怎么认定的
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内容为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主观责任形式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实践中,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比较多样,比如交通事故、一般殴打、特殊体育项目教学训练等都有可能造成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发生。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
《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要区别
(一)认识因素方面。
前者有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只因轻视能够避免而予以放任,无认识上的过失;后者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且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上的错误。
(二)意志因素方面。
前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后者则持有意放任、无意防止的态度。
(三)行为因素方面。
前者确有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则无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能够防止而不防止。
以上是小编对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认定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综上,过失致人死亡的认定条件有造成人员死亡的结果,主观因素是自己的过失导致等。如果您不懂如何起诉,可以咨询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