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八色贡茶仿品
明末清初,普洱茶被朝廷的封疆大使看中,送进北京城,献给皇上品尝。普洱茶一入龙门,则身价百倍。据《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普洱茶被朝廷列入《贡茶案册》,规定贡茶品种为“芽叶、团茶”,普洱府每年拨出采办贡茶的专款“例银”。普洱贡茶沿贡至宣统三年,历时167年。贡茶初期采自古六大茶山,渐以易武茶山为主,加工也由初期的思茅厅专设“茶店”,渐以茶商设庄、官府监制为主。加工贡茶的茶庄一时名声大噪,如易武茶商列贡进士修职佐郎李开基的“安乐”茶庄,因敬献“易武正山七子饼茶”而于光绪二十年泡芽,先用泉水浸泡漂洗;杀青,用蒸具蒸茶杀青;榨茶,蒸后迅速用冷水冲票预热冷却,使茶芽保持绿色,然后先用小榨去水,再用大榨榨压,去掉部分茶汁,以减少苦涩之味;研茶,将榨好的茶叶置入瓦盆揉制搓条;压制,将揉搓好的茶叶用布袋装好,再用模具压饼、压团;烘干,用柴火灶烤制的烘房以微火烤干;包装,茶饼烘干后按要求包装好待运。
图为:普洱茶茶膏
茶膏则采用粗茶为原料,经泡茶、蒸茶杀青后,即在盆内脱水研细,滤去残渣,熬成膏状。如此严格的选料和精致的加工,难怪得到朝廷的喜爱,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据研究,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食肉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整天养尊处优,特需一种有助提高消化功能的茶叶饮品来消除体内的脂腻,而唯有普洱茶具有这种特性和功效。于是女儿茶、茶膏等贡茶,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的赏识,以至于慈禧太后将普洱茶作为她最喜爱且必不可少的99件御用品之一。于是加工普洱贡茶的茶庄一时名声大噪,易武茶就此成为普洱茶中的精品。贡茶不仅提高了易武茶叶加工的水平,更使易武成为茶人心目中普洱茶的朝圣之地,为易武打下厚重的茶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