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谍战”,其实不能算作一种类型,或如《第三个人》式的黑色,或如《007》式的动作,或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式的主旋律,或如《风声》式的密室折磨,又或如《听风者》式的浪漫文艺——事实上,《听风者》完全淡化了谍战本身所带来的戏剧冲突,着力描绘了谍战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缱绻曲折。梁朝伟的饰演的盲人阿兵因为年幼残疾,落了个耳聪目不明的异能特质,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阿兵尽收耳底。于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秘密谍报机构701将阿兵纳入彀中,充分发挥他的特长,侦听敌特电台,一逮一个准。阿兵是上海滩混混出身,对国家大义什么的本来并无认知,周迅扮演的我谍报女特工张学宁前来招募他,阿兵只是迫不及待的谈起了自己和老妈的物质待遇……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有一个“时空飞地”的理论,其实《听风者》里的701就是这么一块飞地,这里的人、事、物都与外界相对独立,除了电台讯号,不因外界的风吹草动而发生异变。所以,阿兵一俟进入701,竟也纯净起来。上海滩上各种尔虞我诈、鸡飞狗跳、男盗女娼,到了701里,通通一笔勾销,这里的人们过着斯巴达式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人生目的也变得空前简单。
于是,张学宁与阿兵之间开始发生某种暗生的情愫,学宁病了,阿兵床前伺候;阿兵寂寞,学宁就介绍女子与他相识——看得出来,阿兵对学宁的热情张罗并不买账,看来,阿兵的心思很明确。
阿兵邂逅了范晓萱扮演的女数学家沈静——从叛逆不羁的装扮中摇身一变为知性书卷女,范晓萱的新造型让人眼前一亮——两人就此结识,似乎没发展出什么,但当张学宁因故调往别处,沈静便和阿兵结为连理。没过多久,阿兵成功的接受了换角膜手术,幸运的重新迎来光明。
看不出太多的惊心动魄,直到阿兵得知学宁牺牲的消息——光明重现的他,听力急剧下降,这与学宁的牺牲有着直接的关系。
阿兵自戳双目,重以盲谍身份重启,终于抓住敌特,为学宁报仇。
应当说,这是一部没有悬念的电影,阿兵自戳双目虽然震撼,但在之前的剧情中已有不少铺垫,有经验的观众,都不难猜的出来。而麦、庄二位导演有没有把重心放在悬念的营造上,虽然片中构制了一个反派大boss:敌特“重庆”,但阿兵跟“重庆”的交手没几个回合——考虑到阿兵特异功能的设定,只要他一出手,其实是没什么悬念的,所以,当两位导演放弃了对抗式剧情的设定后,将影片重心转向了人物内心的渲染,也使得全片更多的呈现出“散文电影”的特质。
学宁牺牲后,影片并没有戛然而止——这再一次印证了影片的散文化特点,女一号不在了,但故事还在继续,在最后的段落里,两位香港导演用大量的慢镜头和梦幻似的光影构图,书写了一曲主旋律赞歌式的mv,在这里,蒙着双眼的阿兵在我军士兵的簇拥下送别学宁,抬手敬了军礼——这也意味着,经历过生离死别的阿兵已经彻底融入了701的体系,成为一名思想上、技术上都合格的人民解放军谍报特工。
阿兵的虐心之旅,在此告一段落,但学宁给他心中掏出的黑洞,沈静终能填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