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中国PLC应用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1. 中国plc应用现状
我国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plc产品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如机械行业80%以上的设备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因此,plc在我国的应用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但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尚未应用自动化系统和产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将采用经济、实用的自动化产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公司
把其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控制主要以离散控制为主,plc是该领域控制系统的。制造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必然会大量采用plc,从而为plc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2001年以来,作为基础工业之一的机械工业成为我国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与流程工业对模拟量的反馈调节不同,机械工业需对开关量进行连锁及顺序控制,因此plc成为其控制产品的。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和自动化现状为plc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计划,大量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将为plc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工业发展及自动化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年的滞后,按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将迎来一个plc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
基于上述原因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今后若干年内中国plc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综合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并分析目前中国plc市场主要厂商的经营数据,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目前中国plc市场主要厂商为siemens、mitsubishi、omron、rockwell、schneider、ge-fanuc等大公司,欧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领域占有优势,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公司在小型plc领域也有一定*,中国大陆plc厂商的*几乎可以忽略。
大型plc的目标用户在选用plc时一般不会把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是更关注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对价格不是十分敏感,故日本产品很难进入该领域。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是模仿日本产品,基本沿袭日本产品的技术路线,其在中国的市场策略、行业影响基本是步日本厂商的后尘,只不过比日本产品滞后一段时间。
对中、小型plc的目标用户而言,市场上主要厂商的plc产品均能满足其要求,所以在产品选型时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日本产品在该领域占有优势。siemens在推出新一代小型plc产品s7200后其价格与日本产品相差不大,zui近几年其小型plc的市场增长迅速,已经与日本主要产品(mitsubishi和omron)在小型plc领域取得了类似的市场地位。近年来,由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台湾的部分plc厂商在小型plc领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抢占了原来日本产品的一部分低端市场。
目前,中国plc市场的95%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曾有研究单位开发plc产品,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开始拓展plc业务,并在中国plc市场有了一定声音,如和利时公司、德维森公司、安控公司。
2. 对国产plc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尽管国产plc在中国plc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但只要国内有实力的厂商下定决心,仔细分析自身的劣势和优势,充分利用各方有利资源,踏踏实实、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国内plc厂商一定能够在plc领域有所作为。
国产plc产业化的外部环境 
应该说,国产plc产业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成熟,在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我国企业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plc的条件。
首先,中国的plc市场将会高速增长,为国产plc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说,plc技术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平台上大量采用通用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使得plc的设计和开发不再存在技术壁垒。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开放的技术平台,降低了进入门槛。
zui后,随着国内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plc产品在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从而保证了高质量plc的生产。
2.1 竞争形式分析
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国内plc厂商具有如下明显的劣势:
品牌劣势 在市场开拓初期,国产plc的品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为用户认可,从而加大了市场开拓难度。
 应用业绩劣势 相对于的plc厂商而言,国内公司的plc应用业绩较少,用户对国产plc的性能、产品质量和持怀疑态度。
产品线劣势 在国内公司开展plc业务的zui初几年,plc产品线不完善,产品的品种较少,不利于的市场开拓。
研发实力劣势 相对于实力雄厚的plc厂商而言,国内公司的研发实力较弱。 在清醒地认识到国内plc厂商竞争劣势的同时,人们也高兴地看到国内公司在开展plc业务时存在较大的竞争优势:
需求优势 国内plc厂商能够确切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并适时地根据中国用户的要求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plc产品。例如,和利时公司具有12年的控制类产品生产、销售及工程实施经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了解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产品的针对性和易用性更强。
产品定制优势 由于是*本地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国内plc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用户希望在一个plc模块上同时具有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入和模拟量输出等功能,同时输出既要有继电器的,还要有晶体管的。这种一般通用plc不能提供的特殊需求,国内plc厂商可以快速为用户专门定制。跨国公司的中国用户和中国雇员很难迅速将这种特殊需求直接反馈到国外的生产厂家,难以促成产品的改进。
成本优势 由于是*本地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国内plc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这种成本优势直接转变为产品价格优势。
服务优势 国内plc厂商的服务由公司相关人员去实施,plc生产厂商可以直接面向zui终用户。由于公司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能够迅速解决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因而能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外,国内plc厂商可以在plc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增值服务。例如,面对众多的中小用户,和利时公司开展了免费培训和免费方案设计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
响应速度优势 相对于plc厂商而言,国内plc厂商能更快响应用户的要求。
2.2 国产plc产业化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分析以前国产plc产业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为今后国产plc产业化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帮助和指导。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早期的plc技术相对封闭,开放性不够,缺乏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国内研发单位很难得到前沿的plc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和摸索。“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内部分研究单位在plc研发上进行了科技攻关,取得了一些攻关成果,也基本具备了自主研发plc的能力。但是,缺乏持续研发和产品化能力,zui终没能形成规模经营。
第二,是资金问题。plc既是专业产品,也是自动化领域的一个通用产品,要形成规模经营必须具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有人意识到了开展plc业务的重要性,但资金不够;有人有资金,却认识不到其长远价值。应该说,部分国产plc产品确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形成规模经营。作坊式生产或者受短期盈利目标的约束,使其无法形成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制约了产品的健康发展。
第三,是制造工艺问题。在10年前甚至5年前,国内的制造环境如生产工艺、模具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欠缺,无法满足工艺要求较高的plc批量生产。
第四,面临的是一个与大批跨国公司竞争的成熟市场,如何有效地将产品推广出去尤为重要,而国内公司恰恰缺少一支具有独到经营理念的市场队伍,市场开拓力量薄弱。
zui后,是体制问题。原来许多做plc的是研究所或者国营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限制了plc的产业化发展。
3. 做好国产plc产业化的几点考虑
首先,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生产性。
第二,在生产环节加强工艺控制和质量控制。这方面在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已经做到了,而且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关键的问题是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踏踏实实地去执行。
第三,为适应各种现场应用环境,plc产品在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生产出来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测试,这种测试不仅要在公司内部做,还要拿到相应的检测机构去做。例如,对和利时开发的plc就进行了严格的emc测试和论证。必要的测试和认证是*的,这既是对产品负责,也是对用户负责,更是创立自主品牌的*。
第四,要认真研究中国用户的需求,根据中国用户特点和使用习惯,设计、开发、生产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适的产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推广、市场开拓和服务工作。
zui后,国内plc厂商要正视与大公司的差距,虚心向大公司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理念,并学以致用,努力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先进水平。
4. 国内plc厂商间的合作
中国plc市场被国外各大公司分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有志于发展plc产业的厂商应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国产plc的产业化工作,一起宣传国产plc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国产plc的优势,使国产plc早日在中国乃至世界plc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plc是一种高投入的高科技产品,要取得用户的信任非常不容易,目前国产plc还从没有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国产plc品牌要得到众多用户认可绝非易事。一方面,plc生产厂商要明确目标、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同时加大市场营销和市场推广力度。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和广大用户也要给国产plc足够的支持,给国产plc更多机会,同时为国产plc产业化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国产plc的产业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徐昌荣研究员级高工博士 1988-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