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如何审查鉴定书的真伪鉴别

一、如何审查鉴定书的真伪鉴别
1.对鉴定主体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机构、鉴定人是否合法,是否具有鉴定资格.法律规定,对有关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必须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只有在无法定鉴定机构的才由法院指定或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人员进行鉴定,这说明并不是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就可以随便进行鉴定的,即便其鉴定结果有可能是正确的。
(2)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的认识结果,这一认识结果是建立在鉴定人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3)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律所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鉴定人是诉讼参加人,因而其必须符合法律关于回避的规定,即其必须是控辩双方以外的保持科学立场的中立人,否则,其所作的鉴定结论应视为无效结论,不予采纳。
2.对鉴定内容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内容是否属于鉴定机关业务范围.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所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执业类别开展鉴定业务,不得从事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司法鉴定事项.如果司法鉴定机构超越其被核准的鉴定业务范围从事鉴定活动,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应为无效的鉴定结论。
(2)审查鉴定客体与案件之间有无关联性.只有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所需要的,对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性的客体作出的鉴定结论才可以在诉讼中使用.如对一把作为凶器的水果刀进行鉴定,鉴定要求是判明刀上遗留的血型和指纹,那么鉴定结论中关于遗留血型和指纹的部分可运用于诉讼,而证明其他无关内容的部分就不应该在诉讼中被采用。
(3)审查鉴定人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操作程序是否规范,采取的方法是否正确.具体包括审查鉴定人运用仪器设备的条件是否先进;技术检验手段是否完善;检验步骤、方法是否正确;其所获得结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何等.在鉴定中,往往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检测不到位,都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当然,进行该项审查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技术问题,可能为办案人员所不能理解,出现这种情况,可通过向专家咨询予以解决。
3.对鉴定结果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越充分,鉴定人对受检物特征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其结论的可靠程度才能越高.具体包括审查鉴定结论所依据的原理是否科学,是否经过实践反复证实,在科学上、法律上、是否得到承认;是否在本质上把握了客体的特性,而不是停留在对局部特征的感知上;对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解释是否全面,是否符合情理.同时,还应审查鉴定书的结论是否清楚、逻辑性是否严密.我们应该记住“鉴定结论必须是检验所见”,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2)审查鉴定结论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规则.在作出鉴定结论时,不论是依据逻辑判断还是规范评价,其推理的形式必须符合逻辑规则,即鉴定人依据观察和发现的特征、现象,能够合乎逻辑地得出鉴定结论.否则,其鉴定结论就不具有科学可靠性.在推理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鉴定结论,可以直接排除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另外,我们还应当审查客观依据和鉴定结论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联系是否紧密。
二、鉴定书怎样写
当事人需要写鉴定书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申请鉴定的事项及提供的相关鉴定材料;鉴定的过程;鉴定的结果;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日期;以及鉴定机构的名称。
三、鉴定书属于什么证据
鉴定结论为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称为鉴定。进行这种鉴定活动的人,称为鉴定人。鉴定人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作出的结论,称为鉴定结论。有的国家称为鉴定意见。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称为鉴定。 鉴定结论不同于证人证言等人证,因为鉴定人没有直接或间接感知案件情况,鉴定结论是 表述判断意见而不是陈述事实情况,证据的产生所依据的是科学技术方法而不是对有关情况的回忆。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