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硬盘参数怎么看,怎样查电脑的硬盘参数

1,怎样查电脑的硬盘参数2,从外壳怎么看硬盘参数3,怎么看硬盘参数4,硬盘参数如何判断5,如何识别硬盘参数1,怎样查电脑的硬盘参数 在系统下,安装 hd tune 可以检测到硬盘的所有信息。现在驱动人生更好用一些,电脑管家排名第一。。
2,从外壳怎么看硬盘参数 这是正常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为电子元件和硬盘控制芯片散热。也是为维修方便。从80年代硬盘就是一面裸露的,到如今依然如此,所以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可以拆不过外壳通常通常是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一般不建议拆如果拆了建议在稳定高的芯片上附加金属散热片注意绝缘。
3,怎么看硬盘参数 转数 是 每秒 转多少圈 缓存是 主板-硬盘之间缓冲的 芯片 读写速速由转速决定按参数的重要性排序是。1、转数2、缓存数3、单碟还是几碟。4、大小。 转数:硬盘转动的速度,一般速度越快读写速度越高缓存:主板和硬盘之间做为缓冲作用的存储芯片。一般越大越好。地方太小了写不开。要看参数 最直观的 就是下载一个鲁大师 硬件检测一下 全部okhdtune这软件能看参数,也能看硬盘的健康程度你这参数中,最小值小了点了
4,硬盘参数如何判断 oo表示代表这个硬盘是面向零售市场的。b4可能是单碟容量和批次。ao表示为硬盘的firmware版本。我来解答: aajs:单碟160g,8m缓存。 ks:16m缓存。 aaks:单碟160g,16m缓存。 ys:企业硬盘。单碟容量按具体型号定,反正没达到160g,16m缓存。 这两天还出了个abys,看型号也是企业硬盘,不过单碟容量肯定过160g。 还有,楼主讲的情况是硬盘以usb设备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 nvidia芯片组主板上,intel主板一般不会出现这情况。解决方法是不装nvidia主板自带的磁盘驱动,但磁盘性能会下降些。 本贴来自中关村在线产品论坛:http://group.zol.com.cn/,本帖地址:http://group.zol.com.cn/1/2_9746.html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v4.50正式版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388.htm 你想看电脑的硬件详细信息都能够列明。 5,如何识别硬盘参数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v4.50正式版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388.htm 你想看电脑的硬件详细信息都能够列明。一般都在硬盘的那张标签上贴着,装机器上可以从我的电脑属性里看。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数据传输率(dtr,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50%的读取操作是连续读取。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操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写缓存(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操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操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 8、接口类型来分:一般为ide和sata。现在电脑多为sata接口,速度快硬盘主要参数是单碟容量和缓存容量,其次是功耗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